方鳳娟 張建朋
摘要: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讓課堂魅力四射,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自主學習;自信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換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是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時全面培養學生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那么如何打造數學高效課堂呢?結合教學實踐,本人有幾點見解。
一、引導提問,培養意識
數學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敢說、敢想、敢問的精神。怎樣引導學生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創新精神不可忽視的環節。在新知導人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一)可借助揭示課題,引導性的提問,以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在揭示課題之后,要不時地進行設問:“關于三角形的認識,你們想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嗎?”學生們會說:“怎樣畫不同的三角形?”“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的特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等等。這樣的設問,以及學生多角度的提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思考及問題意識,還能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二)利用自學機會,鼓勵學生提問。學生自學時,教師要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以免出現應付式、盲目式的自學。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目:小明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可小華也是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疑問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成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了今天這一課后就知道了(出示課題)。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對此,教師不急于直接告知他們答案,而抓住重點知識講解,再讓他們討論、計算、釋疑。讓全班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均得到了訓練。
二、留時思考,增強自信
目前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由于一些教師偏解了新課程的理念,學生一提出問題或教師出示思考題后,就立即組織學生討論,不是同桌討論就是小組合作,氣氛顯得異常熱烈。有些思維敏捷的同學很快便要舉手回答,而絕大部分反應慢的同學還未來得及深思,腦中就灌滿了別人的意見,久而久之,再遇難題時,他們便會附和于人,只聽別人分析講解或干脆不假思索,養成懶惰的習慣,已知思維遲鈍,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留有讓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機組織他們討論。這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達到答案的“邊緣”,都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快樂感和成就感,從而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
三、調動情感,煥發激情
曾有人這樣說:“一個人的思想只有被濃烈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導積極的注意、記憶、思考”。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習的本身除了認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因而課堂教學中教師每一次親切的微笑,每一個鼓勵的眼神,每一句溫和的話語,每一個明確的手勢....都會觸及學生學習的情緒,都可以促使學生放開膽子、亮開嗓子,都會誘發學生情感的積極投入。這一切又能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融洽、班級和諧,使大家無拘無束,盡情發揮主動作用,激起學習熱情。
四、加強指導,注意方法
培養現代學生的數學素質,不僅要求他們學會知識,更重要是要培養他們具有會學的能力。怎樣指導學生的學習呢?
(一)指導學生領會例題編排意圖,掌握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一新知識的教學基本上都有相應的例題,教學時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指導學生掌握自學例題的方法。
(二)指導學生運用滲透、遷移規律學習新知識的方法。數學教材的編排,前后知識聯系比較緊密,幾乎每一個新知識點的學習都是運動舊知遷移過來的。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訓練學生養成利用滲透遷移規律學習新知的習慣。如,“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可要求學生根據長方形和圓的面積公式組合推導出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如學過“通分”和“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之后,可要求學生嘗試計算:二+二(異分母分數加減),學生則能主動利用舊知,變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相加減計算。
五、重視操作,引導探索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闭n堂上多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不僅能滿足學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學生在快樂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課前可讓學生準備兩張同樣大小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課上讓學生把其中一張沿著任意一條高將平行四邊形剪拼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測量、比較,并討論,最終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x高。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力爭不斷優化數學教學課堂,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打造出真真正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俞建偉現代課堂教學效率芻議[J].蘇州教育學院報,2000.6.
[2]顧曉東談數學課堂教學中隱性資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