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仙
摘 要:對于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讀圖能力對孩子們應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能力,這都是因為數學中通常會出現很多的數據圖類型,因此,如何提高小學數學中學生的讀圖能力就是比較關鍵的一個問題了。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升能力;數學讀圖;數學教學
數學是一門非常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理化學科,立于現實道理的基礎上,對未來現實的發展擁有很大的幫助。而小學階段是人邏輯形成的初步階段,數學則是形成邏輯思維的骨架,只有數學邏輯提高了,才能提高小學生現實思維邏輯,因此,如何提升數學讀圖能力,對于培育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非常重要。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發展的難點
(一)教師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認識不夠
當前的多小學老師,特別是公立學校的老師,因為沒有什么競爭壓力,對于孩子的教育也不太注重,只關注教材知識的教學內容,從而忽略了對小學生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根據當前對于孩子的邏輯培育能力研究發現:孩子的認知發展中,主要有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這說明思維的發展是階段性的成長,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教育方式,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學生在思維上沒有一個好的引導者,對邏輯的培育也就很難有什么效果,更不用提對數學圖案的解讀和理解了。
(二)教育方式沒有及時的更新換代
邏輯思維又被稱為發散思維,就是聯想能力、故事理解能力、推導能力等等,就像給孩子一張畫了一個黑點的白紙,問他這個白紙上有什么,邏輯思維弱的孩子只會給出“黑點”一個答案,而邏輯思維強的孩子,可能就會聯想到蟲子、飛遠的鳥等等各種答案,提高答案的多樣性,開創孩子的思維世界,而這就是發散思維的重要性。而當前的教育方式大部分都是教條式、上班式的教學方式,只注重與書本知識的講解,對于孩子的要求也僅僅是考試的時候能把課本上的內容復述出來,而這種如同“書呆子”般的學生,對于當前的社會形式很難生存下去[1]。
(三)學生缺乏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
學科的作用并不僅僅是簡單的分出各種知識的類別,而是教育家根據孩子們掌握知識、認識世界的途徑制定的各個年齡該掌握的知識內容。例如,語文是語言的教學,而語言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第一途徑,只有語文知識基礎牢固,才能讓孩子讀懂數學題中的各種關系,美術則是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創造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但是大部分孩子往往意識不到這一些學科的關系,導致偏科現象嚴重,最后產生的后果就是一科影響一科。
二、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將教材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數學是一門基于現實的學科,只有讓孩子們認識到數學的用處,喜歡使用數學,善于利用數學,才能讓學生對于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當下的傳統教材教學模式已經很難吸引到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進行現實案例的模擬。例如,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孩子最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教師就可以用一些積木搭建成房子、桌子等,讓孩子們進行測量計算,提升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而三到六年級的孩子,就可以用一些積木益智玩具,夾雜當前孩子喜歡的游戲,例如吃雞里的槍械、王者榮耀里的英雄武器等等,夾雜進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不但能讓孩子們提升對學習的興趣,還能通過實際的情況提升孩子對數學圖形的認知度。
(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數學的知識結構是嚴謹,而考試的時候、實際應用數學的時候,不可能讓孩子拿著課本上的圖案實際測量,甚至有一些題目還需要孩子進行自主繪畫圖形和空間想象圖形,這就需要培養孩子們的空間發散能力,也可以說是空間想象能力,能夠讓孩子對數學圖形進行符合題意的空間幻想,從而在草稿紙上畫出準確的圖案,方便孩子們進行運算。
三、如何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一)培養讀圖情感
當前的學生大部分都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經簡單的接觸過語文、數學等學科基礎,甚至已經有不少孩子都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一些問題都有了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但是,到了小學階段,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圖形和問題相結合,孩子不但要通過圖形了解題意,還需要從問題中的文字了解圖形的內涵,因此,這就需要讓孩子們擁有高度的讀圖情感投入,細心的分析題目中的關鍵字眼,并將相關的文字信息和圖形相結合,從而進行精準的解讀、計算出所需要的答案[2]。
(二)培養讀圖能力
前期的小學教學中,對于數學的圖案都比較的簡單、直白,但是在后期的教育中,數學圖形的重疊、重合等現象非常的普遍,這就需要孩子們對圖形進行科學的解讀和拆解,從多個圖形中得到自己需要計算的那一個,而這就需要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細心讀圖的能力,通過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拆解圖畫。
四、數學老師需要注重的教育方向
數學的有關于圖形的題目多種多樣,涉及空間想象的、自主畫圖的等等,而根據題干中心的多少,我們將它分為單一主觀題圖形問題和多個主觀題圖形問題。單一主觀題的圖形目的明確,目的是讓初步接觸數學的孩子們能直觀的了解數學的邏輯思維方式,大部分題目都是創設一個有趣的故事情景,或者只有簡單的一句話描述,從而讓孩子能夠精準的抓住問題的中心,并對相應的圖形進行解讀,例如蘋果和胡蘿卜的數量問題[3]。但是,這些題目雖然簡單,孩子們的注重點通常在圖形而不是問題的中心,老師需要主動提出問題來加重孩子們對于數學中心的注意力,例如結合實際生活的:今天小茗同學帶了三個蘋果,而老師帶來了一串葡萄,是葡萄多還是蘋果多之類的問題,本文隨意的舉個例子,大家不必刻意引用案例在,實際教學還是以自身的實際結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孩子們的讀圖能力。而多個主觀題的圖形就有兩個或多個圖形夾雜,不但需要孩子對圖形進行拆解解讀,還需要結合文字進行理解,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先看圖,再去讀文字,然后分析已知條件和未知的要求,最后讓學生理清圖文關系,說出題意,才能清晰的進行解題。
結束語:
對于數學來說,語文是讀懂數學的基礎,圖形是解出答案的關鍵,因此,老師不但要注重孩子的文字解讀能力,還要培養孩子對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才能從基礎上提升孩子的數學學習能力,并延續孩子的整個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紀元元.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J]. 學周刊,2018,No.369(21):58-59.
[2]李佩剛,譚善娟.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 中國校外教育,2018,648(28):66.
[3]劉波.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