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靜
【摘要】理論依據和實踐結果是決定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質量效果的重要支撐。而思維導圖又是教學中十分實用的思維方式,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將完整的知識塊分散成具有邏輯性的圖表樣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以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存在哪些影響為主題,進行簡單分析,并提出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群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與其他教學不同,語文沒有固定的答案,回答合理即可,由于語文答案的開放性和多樣性,所以需要學生具備發散性思維。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主觀能動性,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遇到問題時能夠做到在腦海中迅速形成網狀式或枝干式的完整知識體系,更高效地思考問題。學生在創建思維導圖時應結合自己的需求,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提升思維深度和廣度為主,緊跟教師腳步學習制定思維導圖,保證語文群文閱讀的質量。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按字面意思是一種構圖,是思維的體現。在構建思維導圖時要將各部分的內容進行整理分布,保證部分間具有邏輯性,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夠有上下的依據作為支撐。思維導圖是以一些線段、圖形和關鍵詞組成,大部分思維導圖是枝干形的,整體像一棵大樹,大樹即為中心思想,枝葉向外延伸,引出其他的分支主題,進而由分支主題再向外延伸,展開各部分內容。
如今的教育中缺少不了思維導圖的運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快速地對課堂要學的內容進行一個概括,像完整的目錄一樣,還可以給學生做一個引導,讓學生對課程有一個大概的概念和簡單的理解,方便學生理性思路,分清主次關系,也可提升學生的思維。教師可將學生分組,每組出一個思維導圖,在引導學生創作思維導圖時,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升大腦的創造力、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辨識能力、團隊寫作能力、溝通能力,很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學生在不經意間發揮自己的各種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群文閱讀的優化路徑
為了讓學生從小涉獵更多層面的知識,了解全面的知識體系,中心思想是文章的主體,如今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科普類、敘事類、教育類、詩詞類等課文各具風采,都可以完整地向學生展現語言文化的魅力。很多課堂上教師會讓學生自主整理生詞生字、記錄精彩段落作為群文閱讀環節的作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但這種形式很難提升學生的思維方式,所以新課改提出在課堂上引入思維導圖來輔助學生對課文進行思考。群文閱讀與思維導圖的結合在課堂上相得益彰,既培養了教師的專業素養,更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再加上學生間互相討論很大程度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一般比較簡單,并且伴隨一定的教育意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學習到詞句用法、寫作技巧等,更可以受到教育,學會再往后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并培養了學生的性格與品德。
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合理運用思維導圖
學習是分步驟的,尤其是課堂教學,單憑教師一個人授課,效果是不顯著的,還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生在學習時應分階段,起碼做到課前預習、課上認真學習、課后復習三步驟,才可以基本保證學生的學習水平。在課上運用思維導圖也是同樣道理,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安排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課堂上將要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作業,讓學生在閱讀了課文后就展開想象,思考如何繪制思維導圖。教師將繪制思維導圖的作業安排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提煉課文內容并進行整理結合,加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以及課文中人物關系、主要事件的發展脈絡進行創作,在自主預習的同時練習自己活躍自己的思維。例如《烏鴉喝水》一課,學生通過閱讀理解,理清主要“人物”、地點、事件,開始繪制思維導圖:烏鴉——在很渴的情況下——通過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喝到水,其中“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進行延伸,引出“通過往瓶子中積累石頭抬高水平面的方法喝到水”,這樣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就做好了。
(二)課上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注意課堂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帶動學生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課堂,與教師共同互動。所以在將思維導圖引用進群文閱讀時,教師首先要讓思維導圖看起來“有趣”,可以以游戲形式將思維導圖引入課堂。以《小壁虎借尾巴》為例,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繪制一棵大樹作為課文中心思想——“小壁虎借尾巴”,將“枝干”:“小壁虎向河馬伯伯借尾巴”“小壁虎向斑馬鹿姐姐借尾巴”“小壁虎向松鼠姐姐借尾巴”等打亂順序放在一旁,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后,選擇適當的“枝干”填入進“大樹”,這樣不僅完成了趣味教學,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了解了思維導圖,更活躍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課后復習
在結束課堂學習后,課后的及時復習也十分重要。因為課堂上的學習大都屬于瞬時記憶,學生并沒有真正全部吸收,而及時的課后復習加上課后對筆記內容的鞏固,也可以讓學生的短暫記憶變得更加長久。在課后作業的布置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并通過自己的想象,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繪制一個思維導圖。例如課堂上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課主要是以小壁虎向誰借尾巴為主體,課后學生可以以“小壁虎的情緒變化”或“小壁虎在借尾巴的過程中它的尾巴生長程度”為主體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讓學生以不同角度繪制思維導圖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可以很快速地反應過來教師所講的內容,更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結語
思維導圖可以將閱讀中的知識點進行一個整合概括,讓知識更加生動具體,滿足小學生好奇好動等思維特性,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思維能力尤為重要,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快速抓住知識點,讓知識變得簡單通俗易懂,讓學生理解課文的精神和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聯想、拓展、梳理是思維導圖的主要步驟,也是學生鍛煉自己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學課堂上引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小學的學習,更能給予學生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發展十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艷霞.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6).
[2]劉明英.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4).
[3]董旭潔.思維導圖引導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4).
[4]馮霞.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
[5]武瑞芝.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上旬,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