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 劉德金

【摘要】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形勢下,教師應該改變陳舊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改進高中階段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理念,滿足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必須予以重視.本文就如何提高數學學習能力進行了策略探討,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習能力;高中數學;數學教學
引 言
數學是鍛煉學生邏輯推理的重要科目,空間想象以及類比推理是數學思維的最本質特征.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其數學學習能力的強弱.數學當中有很多公式、概念需要學生理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能夠排除干擾,透過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解決數學問題.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在進行相關的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時缺乏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對相應的教學內容缺乏具體的歸納與相應的概括,導致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從而導致學習效率逐漸下降;同時,我們還發現高中數學知識主要以圖像和數字結合的形式呈現,但是學生缺乏這方面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自身的空間想象能力十分有限.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以及相應的遷移能力有限,無法快速地將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聯系,同時一部分學生和教師沒有確立具體的監督機制,導致學生的學習成果得不到鞏固,此外,學生缺乏一定的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都導致高中數學教學效率不斷下降.面對這些教學現狀,本文提出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二、高中數學學習能力提升策略
(一)歸納課本知識,通過問題,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總結課本知識,對教材當中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系統的知識歸納能夠使學生發現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這就要求教師對整個高中數學的知識非常熟悉,能夠靈活使用解題思路和教學方法,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看待某一數學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打開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平面向量”的相關內容時,要先講解基礎知識——向量的運算方式,再結合平面坐標系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可適當借助相關的例題講解向量共線、坐標運算等基本問題.教師還可以提出相關問題,比如兩向量垂直,向量的乘積為多少?兩向量平行,向量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兩向量垂直,向量乘積為零.兩向量平行,則可以表示為其中一個向量是另一個向量的λ倍.”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用坐標如何表示?”學生回答:“兩向量平行,則x1[]x2=y1[]y2,若兩向量垂直,則x1×x2=-y1×y2.”教師通過類似的問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教學目標做出相應的改變,幫助學生構建高中數學知識網絡,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概括能力.
(二)通過圖像教學,結合例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高中數學的公式和概念是教學當中的難點,其一是教師在教學當中很難通過語言將公式和概念的含義解釋清楚,其二在于很多學生不重視概念和公式的學習,在學習當中“不求甚解”,最終的結果就是教師教得朦朦朧朧,學生學得馬馬虎虎.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從根本上了解概念和公式.
例如,教師在講述“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內容時,可以先將相關知識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加以記憶,但是這方面理論知識不易理解,教師可以結合相關例題進行講解.例如,比較750.3和750.4的大小,在定義域上,冪函數75x為減函數,0.3小于0.4,所以我們可以得出最終的結論:前者大于后者.為方便學生理解,教師可以采用圖像進行教學,相關圖像用多媒體展現,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此外,教師在講授對數函數的內容時可以結合對數函數的圖像講解,適當拓展,結合對數函數的換底公式,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結合例題,通過相關公式的講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實行變式教學,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日后的學習提供便利.
(三)通過類比猜想,構建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相對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學時可以適當結合相關的類比教學,幫助學生構建相應的數學體系.在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適當結合相關的圖像,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師可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講授“函數應用”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例題,如函數f(x+2)=f(x),當定義域為(0,1)時, f(x)=x,那么我們可以得出y=f(x)-log3|x|的零點有多少個?根據題意我們可以得出f(x)是一個周期為2的偶函數,我們可以畫出f(x)的函數圖像,同時結合對數函數的圖像,看兩個圖像之間的交點即可求零點的個數.這類題目同時有函數和直線方程的知識,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解題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對函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類比推理思想進行相應的知識整合.學生通過解決具體題目,了解了抽象的知識,提高了空間想象能力,培養了抽象思維.
(四)結合相關例題,講述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高考主要考查學生的解題能力,所以在教學時,可以適當結合相關的例題,同時對相關的例題講述其他的解題方式,提高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相應的交流,借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條件.
(五)講述解題方法,設置例題,鼓勵自主解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具體的解題思路,通過相關的例題講述解題方法.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例題,鼓勵學生自行解決,提高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講述“三角函數”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對相關的三角函數知識進行相應的講解,并結合相應的數學知識,比如半角公式、二倍角公式進行解釋.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相關的例題,鼓勵學生獨立解答,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也可以適當地結合思維導圖進行簡單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及知識整合能力,為接下來的教學創造條件.隨后,教師還可以將三角函數的知識與立體幾何知識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網絡,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借助相關的例題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教師還可以巧妙地利用錯誤資源,鼓勵學生質疑,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六)建立相關模型,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
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新時期的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目的.教師可以適當結合相關的數學知識,借助相應的教具教學,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建立相關的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告知學生數學模型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生活感知意識.
例如,教師在講述“立體幾何”的相關內容時,可以結合相關的信息技術,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相關的題目以及圖形.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講述立體幾何的重點知識,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力.為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相應的知識,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建立相關模型,同時在教學時將相關的例題和模型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創造條件,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七)鼓勵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培養團隊意識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難度較大,學生很難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數學難題,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對學生分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培養團隊意識.教師還可以實行游戲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排列組合”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先對相關知識進行相應的講解,隨后讓學生對排列組合的知識進行講述.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還可以設置相關的教學情境,隨后對排列組合的解決方法進行講述,還可以講述排列組合知識在生活中的相關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組,鼓勵合作學習,培養團隊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積極參與其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平等和諧的教學課堂,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八)進行家校合作,鼓勵家庭教育,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家庭教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及時和學生的家長溝通,實行家校合作機制,同時家長還可以及時和學生以及教師溝通,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數列”的相關內容后,可以將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家長基于學生的表現以及個人能力對相關的數列知識進行講解.在講述過程中,家長還可以講述數列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及時扭轉學生的學習觀念,并可以進行適當拓展,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充滿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在進行相關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錯題制度,鞏固成果,提升學生的素養.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意識到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制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如果多加放縱,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動力,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及時結合學生的特點設置監督機制,同時可以適當結合錯題本制度,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質疑探究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邏輯思維的培養,這種思維影響到學生以后學習的創新能力和在工作當中的創造力.教師若想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首先要在歸納課本知識當中幫助學生了解關鍵知識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其次要在數學概念和公式教學當中結合例題、圖像,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最后要通過類比和聯想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實現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
【參考文獻】
[1]唐秦.高中生數學抽象能力的評價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
[2]張永明.高中生數學抽象概括能力培養的途徑與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5(5):69.
[3]徐傳軍,李高偉,王磊.談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農村教育,2019(36):96.
[4]左安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例談[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9(3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