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筠
摘 要: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思維導圖傳入中國內地,目前, “學科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基于系統思考的知識建構策略”已被全國五百多所課題實驗學校引入應用。本文通過介紹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在把握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學生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
關鍵詞:生物教學;思維導圖 ;學習興趣;能力培養
思維導圖是一種打開大腦潛能的強有力的圖解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現行的2011版初中課程標準通過對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老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最終為了學生終生發展的需要。合理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有助于初中生物教學、知識鞏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備課使用思維導圖,把握重難點有的放矢
有效備課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和保障,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不竭源泉,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要求,它能有效避免備課過程中的隨意性、盲目性、片面性。怎樣做到有效備課?思維導圖是實現有效備課的一條途徑。創建思維導圖,能有助于進一步弄清“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等問題。可以分為三個步驟:一是閱讀教材內容,創建思維導圖,理清知識脈絡;二是研讀課程標準、教師教學用書,創建思維導圖,形成三維教學目標;三是研究學情,創建思維導圖,尋求學生最近發展區。
二、上課協作思維導圖,促進交流提高興趣
在課堂教學前,由教師根據備課設計的思維導圖,給出一定的關鍵詞,這點非常重要,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綜合歸納能力有限。因此,明確的關鍵詞一定要由教師提出,搭建思維導圖的框架。
例如:初中生物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節《觀察植物細胞》,教師可以先給關鍵詞:“細胞”,“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然后小組協作,對新知識構建知識體系,之后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繪制相應的思維導圖,讓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知識,并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各小組構建完思維導圖后,教師應該鼓勵各小組進行講解,這樣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加強新舊知識的銜接。同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思維導圖中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認識程度。及時評價,發現學生構建的知識體系是否有問題,做到關注整體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夠關注個體情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成長,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生物實驗課也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設計。比如:《顯微鏡的使用》,學生在未知的機械和工具面前是茫然的,對于每一個結構對應的功能也是一知半解,這樣“死記硬背”很容易造成的結果就是在考核中和應用中“張冠李戴”。在設計思維導圖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把顯微鏡的關鍵部分設計為關鍵詞:“目鏡”“物鏡”“光”,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其它的結構及其對應的功能。學生及掌握了重點的知識理論,又推導出其他輔助結構的功能,如此教學“事半功倍”。
三、復習活用思維導圖,自我評價鞏固知識
在每節課的小結部分,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首先讓學生簡單說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教師在黑板上寫下關鍵詞 ,形成簡單框架, 加上不同的顏色,使學生加深印象。比如在完成第二章《生物和細胞》,關鍵詞是:生物、工具、細胞、病毒。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學習心得和成果展示出來,對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歸納和總結,同時還可以檢查自己的認知結構是否合理,從而起到自我測評的作用。其實每個知識點都具有一個非常系統的結構,教師需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將相關的知識點加以連接,進而展開系統的分析與討論。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使教學思路更加明確;便于學生將細小零星知識點構建成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便于理解、比較和掌握。
四、自學構建思維導圖,培養能力“授人以漁”
思維導圖在內容上是由精細的觀察能力、形象的思維能力、高效的記憶力、創造想象力、對亮度色彩和線條的敏感性、手的協調運動和豐富的表達能力組合而成,思維導圖能促進孩子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的發展,這些能力的培養能直接開發孩子的創造能力隨著人們對思維導圖的認識和掌握,成倍提高學生的學習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學習新知識與復習整合舊知識。激發學生的聯想與創意,將各種零散的智慧、資源等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除了生物課程可以使用,也可應用于其他學科,因此教師教會學生思維導圖就要鼓勵他們積極地應用于工作、生活、學習各個方面,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五、合理定位思維導圖,注重方法合理應用
按部就班地去畫思維導圖,固然不會出什么大的差錯。但是,正如就像畫畫需要技巧一樣,繪制思維導圖也有一些自己獨特的技巧要求。如果我們把大量的文字復制并粘貼到分支上,那就只是換了換樣式而已,與實質性的思維導圖貌似神離,相差甚遠。這樣做并沒有真正減輕大腦記憶的負擔,更不利于大腦做出正確的抉擇與判斷。
思維導圖最大的缺點就是會讓人沉溺于思維導圖的制作和填充,反而被限制思維,降低個人工作效率。這就是常見的工具駕馭于人之上我認為思維導圖的本質是通過工具梳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以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思維導圖強調的是工具性和邏輯性,而不是內容的完整性和版面的美觀度。
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做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自己看的,一切以方便自己使用為主。不要太復雜、甚至面面俱到,很多學生一直陷入的一個誤區,因為覺得都是重點,所以都放在了自己的知識框架里,造成思維導圖看起來是非常宏達壯觀,內容非常詳盡,但是做完之后幾乎不會再看,因為實在是太復雜了。需要先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和目標,選擇對自己有用或者重點放在知識框架里,經常回顧、補充和刪減。
生物教師在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那就是思維導圖只是一個工具。初中生物課是一門自然科學的普及課程,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實驗從未知到已知的實踐過程。從而起到對學生進行生物科學素養的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趙國慶,陸志堅.關于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辨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