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棟
摘要:高中階段的數學是學生需要接觸和學習的重要學科,作為高中階段的學生,所要面臨的知識難度較大,在課堂中的學習精力又非常有限,如何才能充分調動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效率成了教師所要面對的難題。雖然說,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學習的方式,思維能力也有了很高的進步,但是想要準確進行學習知識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關系到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成效,那么教師需要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能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呢?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兼顧班級學生;發揮學生特長
數學學科作為一門比較基礎性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知識的能力上以及對數學知識學習當然興趣上都是不同的,這些因素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效果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知識的講解時,就不能夠再單純依賴以往的課堂教學方法,更應當注重的是學生能力上的培養。分層教學就是在對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力,學習特點等方面進行分層,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具有層次性,能夠將班級的學生都能夠包含在其中,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就達到了。
一、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需要對班級學生進行一定的了解,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使得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能力,課堂中愿意跟隨教師的思路聽課,并從中獲得學習的喜悅感,這極大地改善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堂中,學生都能夠被分配給一定的任務,這樣會使得學生有了參與感,也就有利于激發出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動力,從而進行認真學習。學生自己主動進行參與到課堂中進行學習,課堂氛圍就能夠被很好地帶動起來,從而達到較高的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一小節時,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日常成績,大致將情況差不多的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分組可以讓學生都能夠充分進行課堂學習。教師先給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進行預習課本內容,不會的知識可以和其他學生進行相互討論。這時教師就可以給能力較弱的學生講解知識,讓學生學會分析三角函數的圖像,并能夠辨別出圖像的對錯,學生學習之后,給他們布置作業,以此檢驗學生在課堂中的聽課情況。教師再給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分析他們在預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通過討論也難以學習透徹的知識,分析之后,讓他們找習題進行練習,提高課堂利用效率。
二、兼顧班級學生
一般來說,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情況與教師在課堂中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說知道自己在課堂中應該怎樣學習,但是學生這時的好勝心仍然很強,課堂中如果被教師點名,那么學生在課堂中就會比較認真地聽課,相反,如果學生在課堂中當然存在感比較低的話,那么就比較容易開小差。分層教學將班級的每位學生都兼顧在其中,這樣學生在課堂中都有較高的存在感,這樣學生就不得不需要進行認真學習,既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感,又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中認真聽課。
例如,在教授“函數及其表示”這一小節時,教師在講課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去預習課本內容,并讓學生完成一個作業:自己概括函數的定義并且能夠表示出來。教師留一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一下學生的情況,時間到了之后,教師就可以先檢驗一下學生的聽課情況,了解學生對于這節課的弱點之處。然后再開始講課。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也有了自己的聽課重點,更便于學生去學習。
三、發揮學生特長
每個學生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尤其是處在高中這個階段,個人的能力都已經顯現出來,因此在學習中,只有將個人的優勢發揮出來,學生才能夠更快地進行學習。況且,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勢,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他人的優點,豐富學生的特長,幫助學生更全面地進行發展。同時,對于同一個層次的學生來說,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一個小組的學生能夠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提高班級總體水平。
例如,在教授“隨機抽樣”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在了解課本知識后,可以開始給學生講解知識,可以先問學生什么是隨機抽樣,學生在看過課本之后,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的學生進行統計數據,自己模擬一份隨機抽樣的統計表,讓學生在進行制作的過程中,能夠對知識有一個更好的了解,這樣學生在進行應用的時候,才能夠較熟練。同時,這樣的形式,能夠對一個小組內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鍛煉。
總而言之,教師通過分層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進行各層學生的教學,從而靈活采取不同的層次課堂教學方式,能夠極大的鍛煉教師的個人教學素質。分層教學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來應對學生的學習這些都有利于教師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近幾年社會發展的比較快速,因此教師應以自身素質提高為教學出發點,積極探索每個層次教學的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武杰.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11)
[2]林清波.新課程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有關思考[J].成功(教育),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