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仙
摘 要:伴隨著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在現代化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小學數學相較于其他幾門學科來說知識點較為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中結合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將煩瑣的數學知識轉變為框架體系,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文章在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的基礎上,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探究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促進思維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導圖;知識體系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6-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1-0080-02
一、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
思維導圖又被稱作心智圖,結合圖片與文字將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將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其制作方法通常為:①準備好空白的紙張,確立主題并且選擇自己喜愛的圖形畫在紙張的中間位置(這里選擇圓形);②根據主題確定隸屬的“次主題”;③確立“次主題”之后,圍繞其確立更加細節的要點;④最終進行整理與完善。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前預習
小學階段的數學盡管知識點難度不大,但是小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對知識的接受速度慢,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課前預習,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圖形思維工具,將其運用到課前預習中,能夠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與認知,并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前構建關于知識點的基礎網絡體系,提高課中階段的課堂效率。例如,在以人教版四年級小學數學教材“四則運算”這一單元中,就可以引導學生預習教材,并且根據教材中這一單元的知識點在紙上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案畫出整個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二)課中教學
1.利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興趣
目前,在應試教育體系中,許多教師仍然將適應考試當作教學的關鍵標準,強迫學生進行學習記憶,在數學教學中要求學生對概念以及公式死記硬背,這樣的方式極易引起小學生對數學科目的反感,相應的教學效果與質量就會變差。小學生相對于高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注意力較難集中,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盡相同。但是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數字與圖示比較容易被大多數的小學生所接受,直觀的演示比文字更加容易理解,這是因為思維導圖本身具有一目了然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科目的學習興趣,按照思維導圖的引導,逐漸深入學習知識點,有效地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此同時,思維導圖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
2.利用思維導圖活躍課堂氣氛
沉悶的課堂氣氛會導致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厭倦,反之,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讓數學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樂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在黑板上畫出不完全的思維導圖,然后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探究,然后選擇一些學生將思維導圖填補完整;又或者是教師在正式講授知識點之前,讓學生將課前階段預習時繪制的思維導圖畫在黑板上,然后再令其他學生對其所畫的思維導圖進行分析評價……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展開師生、生生互動,從而達到活躍氣氛的目的,可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3.利用思維導圖找到解題路徑
思維導圖作為一項思維工具,還是解決應用題的一把好手。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難點與重點的應用題,本身也是需要結合邏輯思維才能夠解決。在解析應用題的過程中,如果使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構建出正確的解題思路。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中的一道例題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在講解應用題之前,先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解題思路比較形象地展示出來,并且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針對例題,文字的解題步驟如下:
題目:兩艘軍艦同時從相距948km的兩個港口對開。一艘軍艦每小時行駛38km,另一艘軍艦每小時行駛41km,經過幾小時兩艘軍艦相遇?
考點:簡單的行程問題
專題:行程問題
分析:先求出兩艘軍艦的速度和,再依據“時間=路程÷速度”即可解答。
解答:948÷(38+41)=948÷79=12(小時)
答:經過12小時兩艘軍艦相遇。
點評:等量關系式:“時間=路程÷速度”是解答本題的依據,關鍵是求出兩艘軍艦的速度和。
而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如圖2所示)讓學生知道解題的關鍵,引導其在遇到同類應用題的時候能夠進行舉一反三,有助于學生構建解題思路以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4.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構建創新性思維
基于核心素養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尤其注重創新性思維的培養。目前,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變革,社會亟須創新性人才,因此,從小學階段就應該奠定基礎,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使他們從小就能夠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思維導圖有利于培養創新思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創新,例如,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利用思維導圖組織班級活動,將班級學生分為5組,并且要求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進行討論探究,然后選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繪制出帶有自己喜愛的元素的有關教材知識的思維導圖,要求思維導圖必須具有創新性。這樣的活動組織起來比較簡單,但是效果卻很明顯,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新性思維。
5.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整理和板書設計
每個學期的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需要教師進行歸納與整理,并且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通常會在黑板上進行板書用以輔助教學。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逐漸引入教學之中,小學數學課堂逐漸與多媒體設備相融合,教師通常提前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展示。但是不論是傳統的板書還是現在的多媒體板書,教師都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制作板書,將知識點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提綱導圖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教師還可以選擇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卡通圖案以及豐富的色彩構建一個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畫,最終使學生以知識塊的形式保留在大腦中。這與人們大腦處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便于學生參考、復習、記憶。
(三)課后復習與鞏固
1.整理知識點
復習工作的開展能夠完成知識的內化,有效促進學生對課堂中所學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在復習過程中,需要有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夠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構建思維導圖的方式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點做一個整理。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第八章“克與千克”單元中,教師在這一節講授的一個核心主題就是——克與千克的換算,那么在復習鞏固中,就可以指導學生以克與千克作為主題,將克與千克的換算、重量的比較、重量的估算這三個方面作為次主題,然后根據三個次主題分別進行細分(如圖3所示)。
2.巧用思維導圖建立錯題集
在課后,學生對自己錯題的整理也十分重要,建立錯題集能夠令學生學會規避曾經所犯的錯誤,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小學生通常會采用將錯的題目抄寫在錯題本上,并且寫上錯誤答案和正確答案,分析錯誤原因和注意事項,然而這樣的方式很難在腦海中留下印象,往往寫完了就忘記了。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錯題分類,按照題型、知識點等方式進行分類整理,并且將歸好類別的題目制作成思維導圖的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在做小學數學的題目的時候就會著重注意題型以及題目的考點,對成績的提高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廣泛,從課前預習到課中教學再到課后鞏固與復習,思維導圖都能夠與教學相融合,潛移默化地培養著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研究制作思維導圖,有效地在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致力于采用更好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與思維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錢 昱.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巧用思維導圖[J].課程教育研究,2014(24):160.
[2] 王洪鳳.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8(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