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婭
摘 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角度、持續不斷的反思來提升自我,應對不同特質的學生以及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以達到培優扶困的教學目的。文章作者從多年一線小學英語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五種反思方式,以期能為一線教師的教學提供實際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反思;培優扶困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2-05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6-0069-01
一、反思課堂,培養興趣
課堂教學中,筆者也曾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游戲,課堂氣氛很熱烈。但是時間久了,筆者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還常常對學過的重要知識點一知半解。看著學生迷惑的眼神,筆者才發覺這樣的課堂氣氛是一種“假繁榮”。仔細思索,這些活動往往只是圍繞著五六個單詞、一兩個句型開展的,不符合小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規律,也不能達到“聽、說、讀、寫、譯”的目的。因此,筆者開始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性,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針對班里學生的具體情況,筆者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結合,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適當開展競爭性游戲,通過小組競賽、加減分數、搶得紅旗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繼而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二、反思教材,注重拓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應照本宣科,而應依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設計課程。有時候,筆者會將生活中的實物拿到課堂中,以輔助英語的教學。以小動物詞匯的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往往會在小貓、小狗、小老虎等各種動物圖片出現時迅速集中注意力,決不會錯過這個有趣的環節。在圖文并茂地介紹完動物的單詞后,再去提問“What's this in English?”時,學生往往能很快回答上來。此后,再結合這些圖片介紹拓展句型,如“I like dogs/lions/cats/tigers”等。學生掌握詞匯和句型后,就可以進行兩兩一組的對話訓練。通過學以致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大大提升。這就是反思教材能達到的效果。因此筆者在每次上課前都精心設計教案,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認知能力來拓展內容,備好每一堂課。
三、反思學生,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如果對所有學生只采用統一的施教手段,則很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跟上節奏,也很難讓所有學生都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因此筆者雖然同時任教多個班級,但還是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他們的個人學習能力,爭取為每個學生做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筆者還會專門了解學生其他科目的作業量,以作出合理的作業設置安排,讓學生獲得科學合理的學習體驗。
四、反思教研,提升能力
時刻反思自己是否認真負責地參加了教研活動,對教師而言,這是職業生涯的必修課。如果不進行教研與教研反思,教師可能會受舊的觀念和習慣影響,這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教師多參與教研活動,加入教師間的“傳幫帶”,有利于促進其自主性發展,并進一步推動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教研活動的目的在于為教師提供新觀念、新教法、新藍圖。在教研中,筆者常常問自己四個問題:“我的教育觀念更新了嗎?”“我的授課方法合適嗎?”“我對學生的態度真誠嗎?”“我對祖國的未來負責嗎?”雖然教育信息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但對教研方法和教研態度的自我反思仍是教師的必修課。作為一名老教師,筆者仍然對學習前沿教育理念充滿動力,對培優扶困充滿責任,對教育事業飽含熱忱,這便是反思教研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五、反思家長,注重溝通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進步,近年來筆者日益認識到,要讓祖國未來的花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能離開家校溝通,而應該實現家校共育。例如,學生常有做作業拖拉、買垃圾食品成癮、放學后到處瘋玩不回家、和同學關系相處不好等問題。面對這些情況,家長的支持是必要的。因此課后,筆者都會將教學板書與家長即時分享,方便家長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有時筆者也會就學生在校的不良習慣,及時與家長溝通。溝通能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培養中來,也讓學生的學習質量更有保障。在家校的協作努力下,筆者班級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有了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陳 樺,張益芳. 中國兒童英語詞匯記憶策略探究[J]. 外語學刊,2001(4):100-106.
[2]李彤彤,馬秀峰,張明娟.教育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