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麗萍
摘 ?要:我國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面臨嚴峻的升學壓力,這也給教師工作的開展增添了新的難度。為了能夠更好地順應新時期教育發展趨勢,要求老師必須做好基礎工作,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針對性安排教學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將個人興趣轉移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接下來,本文將對以生為本,探究高中數學分層教學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以生為本;高中數學;分層教學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法這有益于學生融入課堂學習。在以往的數學學習過程中,老師是權威者,一直主導著課程學習,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機械的聽老師講課并沒有真正的進入課堂,新課標下的分層教學策略很好的解決了學生學習效率低下這一問題,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還存在一定不利因素,這種分層教學方式不僅不會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反而會加劇學生數學成績的下滑。
一、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育就是老師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有所側重的設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獲得提升知識的機會。這種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廣泛,數學學科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極高。為了能夠有效地彌補學生存在的不足,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做好備考工作,綜合考量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并尊重和了解每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從而根據調查結果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和指導,從而有效的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確保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二、高中數學采用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1.堅持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學生為主體”已經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大目標,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采取分層教學法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發現個人所存在的問題。并做好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工作,那就是能夠真正的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以此為依據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讓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發現個人的閃光點,沒有針對的開展自己學習計劃,合理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學生作為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點,通過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能夠進一步彰顯學生課堂主人的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這也是分層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同時也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
2.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很多老師把關注點放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進度方面,而很少會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需求,自然也未能針對學困生而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導致部分學生出現了消極的學習情緒,長期如此學生不但難以提高學習成績,反而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叛逆心理。如果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多種教學方案,則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渴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在推進老師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真正發現數學知識背后所隱藏的奧秘。這樣學生則會更樂意的去接觸和學習數學知識,有效的提高數學成績。
三、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
1.注重學生需求與教學目標的對應性
在高中數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分層教學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對教學任務事先作出合理安排。首先,在制定教學目標階段,堅持以學生分層為前提來進一步開展教學目標的分層,確保學生的需求與老師的教學目標相對應。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教ABC代表三個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群體。并鼓勵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能夠相互學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較強的學生被分為A組。B層次則代表學習基礎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一般的學生,最后C層次則代表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然后數學教師所開展的教學計劃都要圍繞這三個層次來進行。其中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對應的教學目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
2.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
在高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習情境至關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的學習情境更能幫助學生,積極配合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這對于提高分層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輔助分層教學工作的開展。
例如,在學習《函數》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提前將難易程度不同的學習任務安排給ABC.三組同學,隨后在正式上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分組討論,自主解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選出小組代表進行總體知識的概括和講述,最后有老師有針對性的進行問題的處理。其次,教師也可以安排各個學習小組同學共同完成ppt講解任務,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
3. 教學內容分層,因材施教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采取分層教學法是為了能夠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走進數學知識的學習氛圍當中,提高自身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了解自己與其他同學之間存在的差異,從而設定適合的發展目標。與此同時,要求學生將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反應給老師,積極配合老師工作的開展,讓老師能夠進一步完善分層教學內容,密切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其中特別需要老師有效發揮引導作用,在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的同時,盡可能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性。
例如,在學習《圓錐曲線》這一章節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從而針對性的設計課后測試題,讓學生互相監督完成測試任務,并進行跨組講解。同時,要求學生能主動將個人意見反饋給教師,方便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內容分層安排。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學生彼此之間存在著差異,正因如此,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也會有所不同。如果按照傳統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不可避免會存在部分學生掉隊的情況。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廣泛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個人學習理解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并有所側重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測試題目。讓學生在每一次學習過程中都能夠有所收獲,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促進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曉.以生為本探究高中數學分層教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7,(6):10一13.
[2]楊榮花.高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2):50—51.
[3]唐小燕.淺談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有效策略[J]. 科教文匯,2018,No.366(1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