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成為高中包括數學在內的各學科教學的主要模式,而對應的,傳統的板書則被多媒體代替而成為課堂鮮被利用的傳輸工具。但無可否認的是,板書所具有的溫度、所能夠契合學生緩慢接收規律、在一個平面內的知識呈現與相對于變換的多媒體課件而言所能夠促進學生的清晰思維與對知識的持久保留的優勢,決定著板書亦應在課堂教學內占據一定的位置,而對其的合理有效利用則是關鍵。基于此,本文便就“高中數學教學板書的有效利用”話題作出分析:整齊、細致、邏輯此三大方面的闡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板書;有效利用
在建構高效課堂的初衷下,多媒體課件成為課堂教學主要的知識承載和傳輸工具,其對知識的排列確乎具有清晰邏輯化的結構、其對知識的呈現方式亦確乎具有圖文聲并茂而使其更加立體可感的優勢,其之于課堂的高效性亦具有在預先準備好替代“板書”的課件的基礎上的促成貢獻。但在對此的運用中,我們亦可發現其快速翻頁的閱覽模式、分頁狀況對知識的分散性等所造成的學生反而吃力與低效的接收效果。所以,對板書的復歸則成為現實之亟需。而真正能夠彌補多媒體缺憾的板書運用原則則當為整齊、細致與邏輯此三個關鍵詞。
一、整齊——整齊美觀書寫以促學生觀感舒適
板書是否有效的先決性因素便是其整齊性,即不要求板書字體有多美觀,但起碼應給予學生舒適的視覺觀感,這來源于字體的清晰、書寫的深淺、書寫行列排列的整齊等。但這關乎教師的性格、書寫習慣等因素,而需要其進行專門的訓練。
例如:為提高課堂高效性,我的板書書寫無論在字體書寫還是在行列排布上皆習慣快速、習慣隨意,但我并不以為這會對學生的知識接收產生影響,直到有一天我在課下教一位同學題,教完后一抬頭,我自己對于板書的第一反應便是臟、亂、差,這帶給我很不好的視覺觀感與情緒體驗。為驗證我的感受,我便又隨機問了幾位同學他們的板書感覺,同樣的,結論大多為“不敢恭維”“很難辨認”等。對此,我在每天放學后,堅持練習20分鐘到半個小時的板書,以使其最大可能地呈現出字體整齊、整體排列整齊、粉筆印痕深淺統一、字體大小適當等樣貌。不僅如此,我還會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去觀看板書,以從同學們的視角發現板書缺漏,進而逐步彌補。
二、細致——填寫關鍵信息以促學生緩慢接收
在遵循整齊的原則以保障學生舒適的板書觀感之后,則當是對板書內容的關注。在板書內容層面,教師往往易以自己的知識熟悉度去決定內容取舍,而忽略了學生主體對知識的初次接觸實情,從而將諸多的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信息遺忘,這便造成學生緩步、點滴接收規律的紊亂、教學質量的難提。因此,有效板書利用的第二原則便當為“細致”。
例如:在《函數及其表示》一節的理論教學之后,我則以這樣一道題作為串聯本節知識點的經典例題:已知函數.求函數的定義域、求,的值、當 時,求 , 的值。并將此例題至于板書之上。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大多教師皆會在自己極為熟識的知識感知下,自然地忽略掉學生初次結識此些知識、初次涉足這類習題而尚未熟悉的學情,從而在求取定義域時,直接就快速地寫為 ,但這之于接收和反映速度較慢的同學來說,卻直接將其的思維攪擾得一片模糊。而在此教學初期階段,則當逐步地寫出 、 的初始,而后則是 , ,最后則是此取值范圍與其書寫形式之間的連接提示,即在復習區間、交并符號等的基礎上,帶領同學們在明晰上述書寫形式意義的基礎上將此取值范圍寫作上述形式。除此之外,在求 的值時,教師會習慣自然地將 當作x而直接帶入,但在同學們而言,其還有對 到底是等于x還是 等于x的混淆認知,所以,教師還當在此處標明 ,再進行帶入計算。如此,則能夠最大限度上保障每位同學都能夠穩步地接收、消化此節知識。
三、邏輯——按序劃分板塊以促學生清晰思維
除卻細致外,在板書整體內容的要求上,還當具有“邏輯”的特征。即前后的板書當具有由淺入深的順序性、聯系性,而成為一個能夠得到串聯的知識系統整體,這將助于同學們清晰地梳理知識和思維、引導其清晰有效地進行筆記記錄與課后復習。
例如:在《指數函數及其性質》一節的教學中,我則按照指數函數知識系統的建構,將知識劃分為指數函數的定義、指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指數函數的其他規律挖掘、指數函數的大小比較等幾大模塊,從而亦將板書按照與此同樣的前后順序劃分為此幾大模塊,在每個模塊之下都有對應的經典例題以做解釋說明。在此板書邏輯線下,同學們的思維也便得到了清晰的引領,而避免了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由于翻頁的快速與其不在同一頁面的知識呈現方式所導致的學生思維不清、模糊混亂、筆記毫無頭緒等的現象,而將為其之后的知識復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滿足整齊、細致、邏輯此三重要求的板書將極大程度上契合學生的學習需要而將充分發揮其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亦不可忽略多媒體課件的獨特優勢,而應將二者進行有效的整合,創造出真正高效、高質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用具模式。
參考文獻:
[1]華峰.高中數學教學問題及對策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3):80.
[2]何水波.關于高中數學板書設計的探討[J].學周刊,2014(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