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摘 要:一直以來,數學學科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教育部也將其作為重點學科之一。但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概念較為枯燥、抽象,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數學文化包含數學思維、精神以及內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所幫助。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滲透的現狀,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文化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理念的束縛,教師會過多偏向于傳授知識點,而很少關注數學文化滲透,沒有充分意識到該階段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學生難以理解高復雜性、高抽象性的概念,會打擊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需要滲透數學文化,加強知識點和文化的聯系,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
一、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現狀
很多教師并未充分意識到數學文化的重要性,在知識點教學中不夠深入,認為課堂教學就是單純地向學生講解課本知識,而忽略了數學文化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教研的角度來看,很多教師只注重教學,忽視教學研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教師故步自封,對新的教學理念、模式持觀望態度,教師自身素質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會進一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導致數學文化無法真正與知識點相融合。
隨著應試教育被淘汰,素質教育走上歷史舞臺,很多教師正在不斷嘗試滲透數學文化,但由于該模式缺乏先進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在實際過程中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標準。數學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數學語言、數學歷史等,對學生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部分教師過度重視教學本身,導致本末倒置,不利于學生發展。
二、小學課堂融入數學文化的策略
1.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是小學數學課堂的引導者,在提升教學質量、滲透數學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小學生受到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生活經驗的制約,在多數情況下都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引,教師需要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以身作則,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提升文化修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升教師素質方面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1)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數學知識,豐富知識儲備,拓寬眼界,為滲透數學文化做鋪墊;(2)教師要具備發散性思維,在提升個人素質的過程中,加強抽象意識的培養;(3)數學文化滲透離不開教材的輔助,在傳授知識點的過程中,一切都要以數學教材為主,要具備挖掘教材背后文化的能力。
2.講述歷史
在傳授數學知識點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融入歷史信息,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更好地吸收知識點,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以《認識小數》為例,在課程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知道小數是怎么來的嗎?隨后對小數的歷史進行講解:以前人們都是用整數來進行計量,到后來發現有些物品的數量無法通過整數良好地展現出來,古人就提出了小數的概念。在教師對小數歷史講解過后,學生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小數的來源以及用途,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以及記憶。
3.了解數學家的貢獻
在學習“數的整除”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教學課件,在課堂中通過展現數學家的杰出貢獻,如“哥德巴赫猜想”,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這位數學家的個人事及其在數學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他認為“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質數之和”,在他所在的年代,人們的數學素養普遍不高,直到后來該概念得到了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的證實。通過講解數學家的個人事跡,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背后的故事,在產生對數學家的崇拜之后,將其作為榜樣不斷鞭策自己,提升對數學的興趣。
4.結合生活實際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學科也是如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加入生活元素,能夠讓學生產生更強烈的歸屬感,能使其更深入地感受到數學文化,提升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圖形分類》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生活中的圓形,以實際例子作為課堂引導,比如生活中足球、籃球都是球形,節日活動用的彩旗都是三角形等。
三、結語
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數學知識點教學中有重要意義,不僅能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科的魅力,對于營造良好的數學課堂氛圍、提升課堂質量都有促進作用,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韓曉穩.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20:413-414.
[2]石善元.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數學文化的教學策略[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三)[C],2020:71-72.
[3]楊虹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文化滲透現狀及對策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7.
注:本文系蘭州市2020年度教師“個人課題”蘭教規辦(2020)4號文件城關區第135個課題“小學數學教學中浸潤數學文化的實踐研究”(申報編號:2358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