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把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一種教育趨勢。而且區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國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教育信息化模式下,優質的教育資源會公開面向所有學生,會打破師資以及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局面,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教育信息化發展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目標,立足長遠發展,努力構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區。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均衡發展;區域教育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層次的應用,不僅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還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由于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已經成為制約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的瓶頸,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契機。可以說,通過信息技術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與水平,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機遇和重大課題。
一、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過程不僅僅是教學方式的改革,還是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觀念的轉變過程。試想,如果教師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學校和課堂,而沒有對教學課件的內容以及知識呈現方式做出一定的研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做出一定的研究,那么教育信息化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地更新教育理念,從而將教育信息化的價值最大化。
教育信息化模式下,學生的做題時間、出錯率,學生在每一道題目上的出錯頻率以及學生觀看某一微課件的次數和頻率,都可以通過信息數據統計出來。信息數據的真實性與直觀性,會促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知識掌握情況做出精準的判斷,進而做出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因此每個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并促使信息技術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而不是單一地認為教室內配備電子信息設備就是實現了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模式下,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以及學生所呈現出的真實數據,對學生展開因材施教。因為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不同學生對不同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是不一樣的,而且不同學生也有著不同的性格喜好,有的學生喜歡音樂,有的學生喜歡繪畫,有的學生喜歡閱讀,有的學生喜歡研究幾何圖形,還有部分學生的知識構建能力比較欠缺。因此,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向學生推薦不同的微課,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這一把鑰匙,開啟知識世界的大門。
二、重視教師教育技術培訓
雖然現代信息技術已經發展了很長世間,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而且信息技術的運用中會涉及多方面的知識,所以依然有部分教師不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而且終身學習本就是教師的職業素養之一,因此學校方面一定要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運用方面的培訓,從而讓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首先,學校方面要充分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促使教師借助豐富的互聯網信息展開自學,如教學資源的搜索、教學課件的制作等。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名師微課,了解教學同仁是如何做到既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又不讓學生因為知識的多樣化而無法突破重難點。而且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件,了解教學同仁的教學語言以及教學策略,從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其次,學校方面可以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邀請教育信息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蒞臨學校開設講座。雖然網絡資源中有著大量的制作課件以及網絡直播相關的知識,但是大多都比較零散。而且某些難點教師自己并不能加以掌握和運用,他們也需要專業人士的專業指導。
最后,學校方面也可以通過走出去的方式,到教育信息化運用程度較高的學校展開深入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感與學習態度。因此教師一定要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呈現給學生,從而促使學生遨游于知識的天空。
三、聚焦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優質教育資源的統籌管理與使用,能夠打破校際間的壁壘,能夠充分發揮“名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進而能夠切實幫助學校改進教學,提高質量。
首先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所以每一個教師都要把自己當作優質資源建設的主體,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智慧,從而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如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搜索相應的教學資源,并將其通過合適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增長見識,形成能力。
其次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當學區范圍內制作好適應本學區學校學生的教學資源后,要及時將這些教學資源發送到每一個學校,并引導學校做好教學資源的運用。如果某一學校在教學資源的運用方面出現了困難或者問題,那么其他學校一定要給予相應的支持和幫助。
總而言之,教育的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發展的新方向,而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實現能夠切實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因此,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積極學習,認真研究,實現多元化運用,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小蓮,伍文臣.大數據驅動的區域教育信息化實踐研究:以廣州市越秀區為例[J].中小學電教,2018(11).
[2]鄒海鷗.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11).
作者簡介:郭旭芳(1978—),女,漢族,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