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小學英語閱讀,需要從娃娃抓起,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以譯林版小學英語課程為基礎,探討如何讓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再上新臺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當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存在教學單一、學生對單詞死記硬背、學習較為被動的問題。長此以往他們將對英語閱讀失去興趣。為此,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需要教師推出創新策略。
一、利用新詞教學,加深閱讀理解
小學英語教學中,新詞教學是重要前提之一。過去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是被動學習。教師可以從新詞這個基礎板塊出發,避免學生出現死記硬背的問題,突出其課堂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環節遇到生詞時,教師不要急于直接講出其含義,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詞含義。
例如,學習譯林版三年級下冊二單元的In the library時,有新詞shout(大喊大叫),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這個詞匯的含義,而是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閱讀材料中的配圖,比如人物配圖,猜測該詞匯的含義。通過創新型新詞教學,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小學生擁有發散思維能力,加深學習印象并學會在一定的語境下高效閱讀。
二、在細節省略處補白,提高主動思考積極性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適應新課改要求,無論是內容還是課文長度都比較適合小學生閱讀。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較短的篇幅能夠迅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閱讀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應深挖教材內容,讓學生抓住細節,提升英語閱讀的推測、想象、創新能力,擁有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例如,學習四年級上冊五單元的Our new home時,閱讀素材是說女生和她的媽媽搬家的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新家的樣子,如果是自己搬家會發生哪些趣事。然后用5個W進行造句:which,where,who,when,where。這樣的互動環節讓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自主思考強化閱讀能力
譯林版小學英語課本篇幅短小精悍,適合小學生閱讀。然而內容簡短容易忽略故事情節,導致很多學生不能把握課文主旨。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強化其閱讀水平。重點把握文章細節,努力將閱讀材料背景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他們通過推理和想象,對閱讀情節的走向進行積極推測,保證學生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與主動學習的意愿。
例如,學習譯林版六年級第八單元的Our dreams時,有下列情景對話:
教師詢問:為什么材料中的人物會有這些夢想?他們的夢想你覺得是好是壞呢?
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在閱讀材料中尋找答案。學生經過討論最后在閱讀材料的第79頁找到答案。在學生找到答案后,教師乘勝追擊,拋出下一個問題:讓我們再次思考,閱讀材料中的女主人公蘇海擁有什么夢想呢?
學生再次仔細閱讀,得出結論:蘇海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女孩,擁有跳舞的天賦,她的愛好就是課后去舞蹈室跳舞,而且周末還會參加舞蹈班。蘇海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成為舞蹈家。教師適時提出最難的問題:通過上述對蘇海的表述,你能說一說如何理解她的夢想嗎?然而譯林版教材中相關描述較少,有關“夢想”話題的素材實際上是較為豐富的,教師要綜合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個人愛好等為學生做講解,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自己的愛好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愛好,然后再涉及此類話題的閱讀材料后,就不會再有陌生感。教師應抓住閱讀材料中的所有細節,讓學生聯想自我的生活經驗,讓英語閱讀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而是讓他們通過自我分析整理得出最終結論。總之,自我學習能力對于英語至關重要,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關心學生身心成長,鍛煉他們的閱讀思維模式,幫助其有效率地進行英語閱讀。
四、運用情感力量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小學生感性思維能力較強,教師在閱讀訓練中要給學生留下“缺口”,讓學生醞釀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閱讀文章顯得更有樂趣,具有可讀性。
例如,學習譯林版四年級下冊七單元的Whats the matter時,教師對整體文章進行講解后,讓大家聯想父母對自己日常有哪些關心和照顧,學生聯想自己的生活,能更加深刻理解劉濤的父母對他的愛有多深。然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讓他們在課后收集與父母在一起的照片,在課堂上用PPT形式用英語分享“愛的點滴”。配合教師對課本內容的穿插,適當進行提問:“Do you love your parents?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sick?”學生開始回憶與家長在一起的美好瞬間,能夠更好地理解閱讀素材傳達的情感。還有一些英語閱讀素材邏輯關系較為復雜,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厘清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
學生的情感還包括觀察力是否透徹,英語課程也能夠促進學生擁有邏輯思維能力,小學生年紀較小,英語素養的培養需要從感性思維逐步向理性邏輯思維延伸。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教師需要通過鮮明的動畫形式,提升其表達能力,讓他們盡快掌握基礎英語詞匯、語法,通過打比方、講故事、展示插圖等方式,幫助他們提升閱讀興趣,掌握故事中的人物背景,促進他們理解閱讀內容,提升思維能力。
總之,英語閱讀教學要講究方式方法,利用高效、創新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邏輯思維,引起閱讀共鳴。總之,在新課改要求下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運用快樂學習的方法,幫助他們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其想象力,進一步增強課堂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何蔚芝.小學英語閱讀“補白”策略實踐點滴[J].陜西教育(教學),2018(10):33.
[2]嚴詠梅.“空框結構”,讓英語課堂充滿生長的力量:例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補白”藝術[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7(1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