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增倫
摘 要:中職語文網絡課程“四同步”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有:學習目標的整合策略;情景創設策略;自主學習指導策略;合作學習指導策略;資源設計策略。
關鍵詞:中職語文;混合式教學;策略
混合式教學,即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教學策略是體現一定教學觀念實質和精神的,教師在特定教學情景中為達成教學目標,適應學生學習需要而做出的教學決策、謀劃和采取的教學方法、程序和技術。
1 學習目標整合策略
整合學習目標,即教師根據臨近發展原則,制定目標應參照“可達到的”“有信心的”“可想象的”“可向往的”的四個標準。整合后的學習目標要避免片面、籠統、抽象、模糊等弊端,做到:1.目標體現素質發展導向。根據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制定課時學習目標,體現課堂教學素質發展導向。2.目標要具體。在把握學期、單元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確立課時學習目標,并將學習目標分解到相關的、細化了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環節上。3.目標要有序。按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將課時學習目標進行系統排列,體現課堂教學的階段性、層次性和連貫性。4.目標利于操作。學習目標應清晰、可操作性強,易于學習目標的課堂實施和檢測。
2 情境創設策略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圍繞特定的文體和教學內容,設計出可操作性強的、情境化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一開始就呈現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可參與的情境下去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的一種多元化、情感化和人文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為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言有余而意無窮的境界,以“意義”為中心,盡力調動各種語言的和非語言的資源進行“意義”共建。同時,情境的設置也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和經驗背景,有利于學生通過“同化”“順應”來達到對新語言知識的意義建構。
3 自主學習指導策略
首先要從培養學習興趣入手,誘其學習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每天賞識學生的進步處、“閃光點”,讓學生在不斷賞識中感到“我能學”“我會學”“我很行”“我會做”;幫助學生建立元認知監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前確定目標、制定計劃、選擇方法、做好學習準備,在學習中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控,在學習后對自己的學習結果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逐步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4 合作學習指導策略
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教師具體應抓好兩點:
一是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在組建小組中,一是應恰當確定小組的人數,人數過多將會影響小組合作的進程,人數過少不利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和啟發。二是小組的組建要注意不同學力、不同個性學生的合理搭配,增強小組在學習中的對外競爭實力。三是小組成員應經常進行調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機會進行更廣泛的接觸。形式上,我們的經驗是桌子圍成圈,6人為一組,每人一臺學習終端。
二是把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應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方面要克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傾向,切忌教師匆匆組織又草草收場,既要把小組合作學習安排在必要處,更要留給學生合理探索的時間;另一方面,要讓小組成員明確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時既要有中心發言人和組織者,又要讓每個同學都有能積極參與,切忌一兩個學生在組內獨占話壇,其余同學當聽眾、作陪客的現象。
5 資源設計策略
(1)小模塊化原則。移動學習的學習地點和學習時間不固定,甚至有很多零碎的學習時間,注意力容易分散,具有很大的不連續性和隨意性。因此在設計移動學習資源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短小精悍,簡潔實用,不求大而全。如將整個知識體系細分為很多個知識點,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就能夠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享受教育片段”。
(2)注重及時反饋。在對移動學習資源設計時,要注重內容的交互性,這種交互性包括學生和學習內容之間的交互,學生之間的交互以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互。這種交互和反饋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通過這種交互和及時的反饋,學生能夠及時地判斷自己的行為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以便能夠及時地得到糾正。
(3)注重學習的體驗。為了讓學生在使用移動設備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愉悅、自由,在設計資源的時候,應考慮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投入度。如盡量多的采用圖片、動畫的形式,創設積極的學習情境等。
參考文獻:
[1]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及其實證研究[J].杜世純,傅澤田.中國電化教育.2016(12).
[2] 影響中職學校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基于華東地區20所中職學校的調研[J].范家柱,張劍平.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