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秀
摘? 要: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不僅教師感覺難教,學生也感覺難學。而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無非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匹配度不高。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是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本文基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主要討論了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具體情境的創設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情境;學習氛圍
古詩詞的教學除了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主要內容外,還需要針對詩人應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分析,了解詩人呈現的情感以及詩人的生活感悟等。最主要的是通過古詩詞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熏陶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影響學生的精神境界。而情境教學法在古詩詞中的應用不僅可以為學生呈現出真實的情境,還可以更加生動展現詩人的故事,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不斷觸動學生的心靈。筆者在教學中針對古詩詞教學中具體情境的創設進行了研究,現將教學經驗分享如下。
一、借助故事,重現古詩詞中描繪的場景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此時學生的認知能力低下,需要教師在課上不斷引導。而古詩詞的學習與文字的理解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很可能會因為教師采取的不當措施喪失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介紹詩中呈現的場景,學生聽得有趣,也更加容易理解,便于后續的鑒賞與品讀。
例如,在學習《楓橋夜泊》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故事的方式向學生講述詩句描繪的場景。教師:“詩人張繼順著江水一路向南漂泊,到達蘇州城的時候已經是夜半時分,他把船停靠在城西的楓橋下,轉身回到船中休息。然而,此時的月亮無精打采地蕩下了西天,月光消失不見,幾只烏鴉也隨之發出了凄厲的叫聲。張繼一驚,趕忙走出船艙查看,而此時卻只有秋日的寒氣在空中彌漫。隨后張繼發現了遠處微弱的光亮。原來那火光是江面上漂泊著的漁船,若隱若現的燈火與岸邊的紅楓交相映襯。”經過前兩句詩句的形象化講解,學生對于故事的發展基本有了了解,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上根據注釋和教師的講解說說后續故事的發展,增強學生對詩句內容的理解。
二、明確目的,充分聯系古詩詞的意境
古詩詞的意境是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最終目的,不同于語言文字的分析,意境往往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聯想與想象能力,最終對于古詩詞意境的了解程度取決于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借助各種道具讓古詩詞的意境不再是學生難以揣摩的內容,同時借助生動的語言闡述意境,讓學生在感染和熏陶的過程中理解古詩詞的言外之意。
例如,在學習《長相思》時,冰雪未消關外的荒涼場景對于生于關內,長于京城的納蘭性德來說十分不習慣,他有感而發寫出了這首詩。教師結合山路和水路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關外與關內的距離,同時出示帳篷的圖片,借助帳篷內的近景,讓學生了解將士們在帳篷內因思鄉所作的詩、唱的小調。隨后,帳篷外竟刮起風,下起雪來,暴風雪的到來使得塞上的場景看起來更加荒涼。直白地呈現出詩句中的場景,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能夠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了解背景,深度解讀古詩詞的內涵
每一首古詩詞都有其寫作背景,無論是詩人失意時所作,還是得意時所作;無論是詩人滿懷抱負時所作,還是面對國破家亡時的無奈所作;無論是詩人送別友人時所作,還是他鄉遇故知時所作,其都包含著詩人特殊的情感。若不針對詩人生平、寫作背景進行分析,學生很難與詩人產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詩人的生平或寫作背景以情境的方式呈現出來,為學生理解詩句、分析詩句的內涵做好鋪墊。
例如,在學習《題臨安邸》時,教師可以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講起,借助史料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詩人所要傳達的感情,也就是詩句的內涵。教師:“林升出生于一個宋朝混亂的年代,當朝的皇帝不是昏庸無能,就是貪生怕死。面對入侵,他們的策略只有一個——投降。這導致宋朝的領地不斷被敵人侵占。這些林升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公元1126年,汴京被人侵占,俘虜了兩個皇帝。誰知道宋高宗竟然跑到江南,在臨安繼位,史稱南宋。當政者不采取策略收回被侵占的領土,而是在臨安城尋歡作樂,對外敵卑躬屈膝,打壓忠愛國家的將士,有權優勢的人聚在一起喝酒作樂。在臨安城的客棧休息時,林升寫下了這首詩,先不看詩句內容,你們覺得詩句最有可能表現了詩人的哪些情感?”隨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詩句的分析,在授課之初就為學生理解詩句內容做好鋪墊。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詩人情感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能夠讓學生逐步了解詩句內涵。
總之,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創設具體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需要根據具體古詩詞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情境創設方式。借助情境為學生重現古詩詞中描繪的場景,便于學生理解;借助情境促使學生了解古詩詞的意境,增強學生的聯想和賞析能力;借助情境幫助學生分析古詩詞的創作背景,促進學生深度解讀古詩詞的內涵。
參考文獻:
[1]張錫良.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對策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1):41-42.
[2]呂英姿.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運用[J].黑河教育,2016(0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