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濤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和明顯,如何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展現出信息技術教學的魅力,是廣大教師必須要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從建立融洽師生關系、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三個維度出發,系統地分析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方法和實施路徑。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實施;路徑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和核心素養,讓學生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信息技術人才。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陣地,高效課堂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同時也是保證教學目的達成和實現的前提條件。所以說,廣大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徹底摒棄傳統觀念的束縛,展開積極的探索和勇敢的創新,以實現全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最終實現高效課堂的創建與實施。
一、建立融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從根本上扭轉過去“師道尊嚴”的觀念和思想,轉變高高在上的教學姿態,實現“以師為本”到“以生為本”的轉變。
例如,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過于注重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就造成了課堂氛圍愈發緊張,學生學習壓力逐漸增大,久而久之,學生們開始排斥計算機的學習。所以,為了改善這一問題,筆者積極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如,在上課過程中,筆者會主動與學生們進行溝通,通過對話的方式交流一些學習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會更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擇和運用的策略、手段,是優化教學效果最直接的要素。所以,創新教學方法是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核心、關鍵所在。
(一)利用問題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轉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嘗試從信息技術的重難點知識內容中,提煉出符合學生認知結構、思維水平的啟發性、探究性問題。
例如,在教授《計算機網絡與因特網》時,首先筆者根據課程內容設置提問,如,什么是因特網?它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因特網給我們提供了哪些服務?然后,筆者再讓學生們圍繞問題進行思考,通過思考的過程,學生們可以更深刻的記憶這些知識點。這樣,筆者通過利用問題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二)運用合作教學,促進學生相互學習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堅持并落實合作教學的基本理念,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標準和原則來將全班學生合理地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
例如,在教授《網站的規劃與設計》時,筆者運用合作教學來完善這一問題,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將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然后筆者再為學生們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來完成這些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互相討論,將各自的想法進行互融,進一步提升學生們設計的能力。這樣,筆者通過運用合作教學,促進了學生的相互學習。
(三)增加教學手段,加快學生知識理解
初中信息技術應當在原有的教學手段上增加更為先進、有趣的手段,可以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等設備來輔助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授《創建站點,建立簡單的網頁》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了解網站設計的重要性,在本節課程前,學生們已經對網站的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為了進一步加快學生們的知識理解,筆者增加教學演示環節,首先筆者利用教師系統來操作學生們主機,演示創建站點的方法,然后,筆者再讓學生們根據演示內容進行獨立設計。這樣,筆者通過增加教學手段,加快了學生的知識理解。
三、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重視實踐的課程,其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具有信息技能的人才,所以實踐教學是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環節。
例如,在教授《表格布局網頁》時,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筆者在課堂中設置了學生操作環節,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們通過自己動手實踐來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觀察學生們的設計方案以及操作方法,并及時給予學生們指導,幫助學生們進一步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筆者通過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廣大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從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全新理念出發,展開大膽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索,以促進建立融洽師生關系、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等路徑的實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和體系,營造有利的信息技術教學環境,切實構建起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桂芳.淺議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299.
[2]吳清苗.有效教學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中小學電教,2017(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