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思性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它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在西方發達國家流行開來是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我國的素質教育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質疑與反思。教師也對反思性教學理論和將反思性教學理論運用到教學過程之中越來越重視。教學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作為對象,對自己的理解,以及考察和反思與調整的過程。本文將以高中數學為例深刻的詮釋反思性教學,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合理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反思;教學反思
一、反思性教學的研究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科技的提高,人們對于素質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大眾對于素質教育的差異性理解讓素質教育的地位也逐漸提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道德,智力,身體素質和熱愛勞動等全面發展的人。百年樹木,十年樹人。這句話可謂是至理名言,所以對于人的培養不是簡單的吃飽穿暖,而是應該在滿足生存需求的同時對它進行良好的教育。而現代教育對于學習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現代教育之中提倡學生應該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思維方式。當然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教師的專業素質也是有所不同的,教師應該根據時代與社會的需求不斷進步不斷學習,不斷制定新的教學方案。而反思性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更好的方法。在教師的教學實踐過程之中,對于反思性教育應該體現在教學實踐之中,對于教師的要求不再是機械的對于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在課堂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于一個問題的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通過對學生的培養教師也在培養過程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與應變能力。通過反思性教學達到雙贏的效果。
二、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
(一)反思性教學的含義
反思性教學就是在進行反思性實踐的教學方式,不僅是對理論的學習,最主要的還是運用與實踐之中。反思性實踐教學是教師在自己所學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之中不斷的進行研究,不斷思考,不斷的在實踐之中檢驗真理,在這個過程之中處理教與學所產生的問題,他們將想要學習和學會學習結合起來,不斷在教學過程之中實現自己的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對于“反思性教學”這一概念,有許多學者為他做了解釋下過定義,但是最讓人簡單易懂的定義是由著名學者舍恩提出的,舍恩認為教師與學生是有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所以應該在教師和學生的教學中聯合實施“反思性思維”,杜威正在“思考”如何“探究”他還通過反思性教學倡導教師,讓孩子“在物質世界中”怎樣學習。他表明,因為兒童處于弱勢群體,他們初入“社會”不久,對于這個世界沒有清楚的認識,所以在成年人的眼睛之中兒童的行為中的任何錯誤都有其合理性。所以在兒童發現與思考這個世界之時,教師就要在這個過程之中處于引導的地位。
(二)反思性教學與高中數學結合的原因
對于數學教師來說最應該具備的能力與特質就是反思。反思性教學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是有益無害的,數學老師通過不斷的反思,不斷制定新的教學方案,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也不斷的提高了數學教師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因此,在教學過程之中應用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反思性數學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當學生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之中不斷的學習知識,對于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生應該保持著一種懷疑的狀態,要對教師說所傳授的知識進行思考與反思,形成自己的思維與能力。在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之中,反思性教學是最具影響力的,也是最需要的一種方式與教學方法。
(三)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在教學中的體現
將數學與反思性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是明智之舉,我們在數學中如何體現反思性教學,我們應該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教師教學過程之中將他們發揮到極致。
通過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的提出,我們對于“反思性教學”進行實踐,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獲得直接經驗也可以得出最直觀的結論。“高中數學的反思性教學”不管是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對于他們所想達到的目標也是更加有利。教師在教學之前對自己所要教學的課本是非常熟悉的,也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的時,會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預想,會設想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所產生的問題,還會設想在教學之前我要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怎么將他們引入到這個話題之中。對于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突發情況,教師應該用怎么樣的方式去解決它。這都是教師在教學之前的準備工作,這也是教師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的體現。
對于高中數學的反思性研究,我將提出我的一些觀點。我們要針對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并且靈活的將反思性教學應用到數學學科之中,我們也要根據當代教學背景之下所提出的需求和學生的特質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
三、結語
數學的反思性教學需要教師將自己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之中,并且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對研究得出結論并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每一個學科都有其共性與特殊性,當我們進行教學是之前就會制定自己的教學方案,我們對于每一個學科教學的方案應該是不同的,我們應該針對數學學科的特殊性來制定,并且根據教師所教班級學生的能力與特點來制定方案。這樣制作出來的數學教學方案才是最有效和最具有針對性的。我們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不斷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進步,不斷在教學反思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系列進步體現了教學反思是有意義的思維活動。
反思性的數學學習是學習者對于學習過程的反向思考,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接受,也應提出不一樣的想法,并且針對這個想法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得出自己的結論。在這個不斷提出反思與進行實驗的過程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對于反思性教學我們不應該只是紙上談兵,最重要的就是應用到教學實踐之中。我們應該從理論到實踐,并且從實踐之中得出真知。
參考文獻
[1]丁濤.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初探[J].數學之友.2018(8)
[2]丁濤.農村高中數學反思性教學[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8(8)
作者簡介:趙永強(1981-)男,漢族,甘肅涇川人,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