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李寧川 龔秋菊
摘?要:高職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立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提高學生技能及素養為本位,本著個性成長、人人成才的原則,分析我校城軌運管專業學生情況,探討推行第一與第二課堂結合、校內與園區教學交融、普通班與訂單班(創新實驗班)并行的分層教育模式,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城軌專業?能力導向?分層教學
一、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學生能力分析
1.高職院校學生能力
高職院校學生的能力可以從三個階段來分析,第一階段的能力從學生的生源質量是體現,是指進入高職教育開始階段,學生掌握的與未來高職學習有關的基礎知識、綜合素養以及學習態度,滿足高職教育培養要求的程度,這個階段的能力是在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的學習獲得或培養的,主要從學生入學時高考分數來衡量;第二階段的能力是指在高職教育開始一段時間(兩學年)后,學生掌握的與專業相關的基本技能及職業素養,這個階段的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能力基礎上,通過在高職院校期間學習或培養而獲得的,主要從學生的獲得的學分或績點及參與的學生活動和實習實踐效果來衡量;第三階段的能力則是學生在畢業時,學生獲得的與未來就業有關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與個人品質,滿足社會、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程度。
2.近三年生源質量分析
近三年,我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每年計劃招生人數均約200人左右,通過對近三年的生源特征(家庭背景、地域分布)、高考成績分數及對專業的認知和期待等方面分析生源特點如下:
(1)生源特征多樣復雜
生源特征主要從學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及地域性進行分析。學生的家庭背景其生活的地域特點都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學生的集體意識、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等綜合素養均會受原生家庭及地域風俗習慣的影響。我專業以2017 級生源分析可知原生家庭的教育背景平均水平較低,這種生源特征隨之帶來的是生源文化背景和綜合素養的參差不齊。
(2)高考平均成績逐年下降
由于家長和學生對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就業狀況均不了解,所以沒有認同感,同時,同時本科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導致高職院校的生源逐漸減少,因此高職生源錄取成績下降,從而造成高職學生個體素質差異性懸殊也不斷在增大。
(3)對專業的認知和期待
由于軌道交通的大力修建,對人才需求也不斷增加,因此在2017 級生源中,優先考慮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比例較高,達到了85%。但在與學生的交流及專業認知教育時發現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較膚淺,對未來從事職業的期待有偏差,因此會加大本專業的職業期待錯位率。
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分層教育的必要性
1.軌道交通行業人才需求的必要
當前成都以TOD為導向全面優化軌道線網規劃,到2020年期間,每年至少會有2條線路開通,同時將對156個既有車站按照TOD理念進行分類及分級擴能改造。在這樣背景下,改革現有教學模式,通過分層教育來實現既能滿足對人才“量”的需要,又能解決對人才“質”的需求。
2.“雙創”型教師培養的需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現離不開“雙創型”人才的支撐。培養“雙創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既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又是高職教育改革的需要。 “雙創”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導)師的引導和課程的學習。專業教師通過實施分層教育來創新分層教育新模式、創新新模式下的課程、創新新模式下的教學組織方法等,都有利于專業教師創新思維的培養。
3.學生個性發展、人人成才的需要
學生由于家庭背景及中學階段的教育差異導致入學階段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及人文素養能力參差不齊。職業教育則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育來激發學生的潛能,激勵學生的個性成長及多元成長,促使每位學生都能成才。
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局專業分層教育模式探討
1.分層教育教學組織形式設想
分層教育教學組織根據分層培養目標組建不同班級,再根據不同培養要求設置相應的課程進行教學組織。
(1)組建訂單班
根據企業人才的需求特點及學生入學的基本條件,進行訂單班學生的選拔,使本專業的教學形成了兩條主線:訂單班教學和普通班教學。選拔進入訂單班的學生將實施訂單班教學管理及人才培養模式。此模式已經實行多年,效果顯著。
(2)組建實驗班
根據本專業招生規模特點可以在入學時根據第一階段的能力進行分層,對第一階段能力較強的學生組建“實驗班”,采取第二課堂的形式設置導師,進行專業方面知識和技能的熏陶,使其提前進入專業學習,并從專業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其余學生,在第一課堂完成正常的學習。這樣可以解決教師在課堂上“教不夠”或部分學生在課堂是“吃不飽”的問題。
(3)組建園區班
在學生完成兩年的學習后,再根據第二階段的能力進行分層,對第二階段能力較強的學生組建“園區班”,將這部分學生送入合作企業進行園區式教學,使學生提前感受生產環境、接受企業培訓,利用企業和學校資源去學習,有利于企業高精尖創新型技能人才的培養。
2.分層教育教學評價探索
為了使分層教育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要構建分層教育評價體系。分層教育評價體系應能進行全方位的評價,既要評價導師、又要評價學生,既要評價教學、又要評價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1)以事實為依據、以標準為準繩進行評價;
(2)綜合運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方法;
(3)自我評價與第三方評價結合進行;
(4)以激勵為主、懲罰為輔的評價。
參考文獻
[1]江霞暉田其英,基于高職生源多樣化分層分類人才培養的探[J]江蘇教育研究,2015年第24期.
[2]祁金祥袁誠,高職會計專業分層教育的課程體系搭建探析[J]教育文化,2018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