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公平關系著全國絕大部分的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著國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關系著人心向背,我們應該要讓教育公平的陽光普照每一個角落。作為一名支教老師,真真切切感受到身邊教育的喜人變化,政府在優化學校布局、促進教師交流輪崗、支教、送教下鄉、結對幫扶等方式均衡配置教師資源方面尤為突出。
關鍵詞:優化配置;義務教育;支教送教;均衡發展
一、 教育均衡發展政策演變脈絡
中國已經把教育的均衡發展作為國家的戰略任務。教育均衡化的實質是待遇平等,不同層階不同群體的待遇平等。其中包括入學權利和機會均等;也包括區域之間尤其是城鄉之間的教育均衡發展。有些地區,每年都通過考試招聘一些教師進城,薄弱學校的一些優秀教師考試通過而全部調走,結果造成薄弱學校的師資力量愈加匱乏。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許多優惠政策向農村、薄弱學校傾斜。筆者認為,農村、薄弱學校不僅需要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對硬件設施方面的投入,更需要一大批名、特、優教師和富有辦學經驗的名校長來充實到普通學校或薄弱學校中去。目前,天長市“全面改薄”任務完成率達到90%,同時實現全市中小學網絡“校校通”、全市中小學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全覆蓋,進一步推動全市城鄉、校際間信息化資源同步共享。我們要健全機制、統籌兼顧、精準扶貧,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發達與欠發達地區的差別,讓每一位適齡兒童有學上、上好學。
二、 支教交流生活典型案例
2017年我遵照俞校長要求來到了偏遠的橋灣九年制學校,開始了我的支教生活。我教的是三年級和七年級英語,相比較而言,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課堂紀律散漫,沒有端正學習態度。教師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我就放松了對他們的要求。我的所謂的“人性化”換來的這些學生的放縱。教學能力固然重要,管理方法也不可丟下。一味地溺愛學生,反而會害了他們。我吸取教訓后,現在上課時帶上了一根木條,不是用來打人的,而是適當的時候敲敲講臺,在木條的威懾下,紀律明顯好多了,同樣也能夠走進學生中去,和他們友好地相處。態度決定一切。日常教學中我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在布置設計作業時,我先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題目,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讓孩子們增加信心后,再循序漸進地做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我認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平時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是讀英語和記憶單詞的最佳時間。因此,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到校最早的,到班級安排好學生進行早讀。橋灣有些學生離學校很遠,校車接送要分兩批,對于那些早到的學生,我進行個別輔導,補缺補差。等學生到齊了我就安排早讀。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樹立平等、開放、展示的課堂觀。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益。課堂上,我盡量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讓課堂上多一些對話、交流、體驗和溝通,讓學生認識到課堂是自己的。教育應該切實做到“教好每一位學生”,注重教育公平,沒有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公平,何談國家教育的均衡發展。記得我剛上班時,教師授課都是用粉筆,一節課下來身上、手上、鼻孔里全是粉筆灰,這對教師的健康極為不利。現在國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無論是繁華都市城里學校還是偏遠的農村學校,都安裝上了班班通,實現了資源共享,教育均衡發展。在不上課時我認真備課,制作PPT、書寫教案、批閱作業、網上學習……我積極參加每一個學期的教研活動。精心準備好每一節公開課,期盼能和橋灣九年制學校的老師們共同提高。在平時,我還用心研讀教育教學理論專著,撰寫學習心得。每次課后,我都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同時盡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狀況,做到因材施教。每天都很忙碌,感覺到自己也很充實。這里學生數很少,只有九個班級,但是現在學生課外活動也很豐富。記得剛來橋灣九年制學校,教學樓后面的操場是“草場”,學生們做廣播體操只能在教學樓前面狹長的水泥地面上活動。天長市教體局為了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很快投資二百多萬的塑膠運動場呈現在師生面前,學生們現在做操、打籃球、踢足球、單杠、雙杠、跑步和體育課教學都在新的塑膠操場上面進行了。交流期間,我除了教學以外,還參加了一些課外活動。如:帶領學生赴大通進行研學之旅;去安貝斯集團參觀;到蒲西烈士陵園掃墓;組織學生參加“粽葉飄香,濃情端午”包粽子活動;和同學們一起在校園里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思想震撼的感恩勵志演講報告;陪吳忠梅老師赴定遠參加滁州市教師信息化技能大賽;受韓校長和郎主任的安排,給學校老師在PPT制作及希沃授課助手軟件演示方面做了業務培訓和分享。這些活動,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生命因為它而更加豐富和精彩,這也將是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動力。
三、 支教交流生活感悟
支教期間,我一直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宗旨,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完成領導交給的教育教學任務。平時嚴格要求自己,既教書又育人,做到為人師表。通過教育、教學和教研,我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來到偏遠地區支教,對于我們支教老師來說,是人生的一次磨煉,路程的遙遠,生活的不便,這些都打破了我們原有的生活規律。我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準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今年下半年我就回到原單位了,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受到同事的好評,得到學校領導的肯定,對于我來說將是莫大的欣慰。
四、 教育均衡發展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國家采取積極措施,適當調整和撤銷一批生源不足、辦學條件差、教育質量低的學校。天長市教育集團化模式就是“名校+薄弱校”生成“名校”。近年來,天長市實驗學校成為市區初中招生擇校熱點,而同在市區的第二中學初中部、第三中學初中部和第四中學生源不足。為擴大市區初中優質資源覆蓋面,遏制擇校熱,教體局決定將第四中學并入實驗學校。實驗學校實行“一校兩區”,原第四中學為南校區,原實驗學校為北校區。將第二中學、第三中學的初中部并入實驗學校,組建成天長市實驗中學。形成了南校區為七年級、第三中學校區為八年級、北校區為九年級的新格局。實驗中學走集團化辦學的路子。接著又成立了城南小學教育集團、天長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正如天長市教體局負責人所說的,集團化辦學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補短板,而不是鋸長板;是盤活優質資源,而不是稀釋優質資源,是幫助辦好每一所學校,而不是簡單演示意義上的合并學校。通過集團化辦學,實現了強弱攜手,形成了教育合力,有效緩解了城鄉義務教育不均衡矛盾。滿足了人民群眾日趨強烈的“上好學”的需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教育是促進全民素質教育,是振興國家的培養人才的基礎!只有將教育、平等均衡發展人民才能受益。均衡配置辦學資源,需要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要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保障教育的投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同時,教育主管部門要靈活采取學校改建、建立分校區和學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著力解決“大班額”問題。天長市教體局把教育政策傾斜于農村薄弱學校,力爭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市區學校為避免“擇校熱”,實行集團化辦學,從而整體提升了城鄉學校的辦學水平。橋灣九年制學校已實現“班班通”全覆蓋,不再是以前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狀態了。2019年,該校來支教的除了來自永豐九年制學校的四位教師外,還有兩位來自天長中學的高中教師參與交流,該校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優先配齊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教師王遠志除了在永豐九年制學校擔任體育外,又在橋灣九年制學校擔任體育學科教學,這樣就合理配置了各學科資源。為進一步落實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優化全市中小學教師資源配置,根據全市教育編制情況,目前,天長市教體局又有大動作,把超編學校、富余學科教師進行合理分流,采取“指標到校、學校定員、報名定崗、考試選崗”的方式進行。這項舉措旨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也能增強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隊伍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教育的均衡發展,務必要保障薄弱學校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建立健全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關愛服務體系。重視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關心扶助需要特別照顧的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要更加關懷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組建教育集團,加強和改進學校管理,完善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規范招生辦法,切實緩解“擇校熱”。各級政府要建立推動有力、檢查到位、考核嚴格、獎懲分明、公開問責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責任機制,加強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工作,對縣域內義務教育在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配置狀況和校際在相應方面的差距進行重點評估。要對地方政府在入學機會保障、投入保障、教師隊伍保障以及緩解熱點難點問題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天長市教體局整合資源,組建了1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形成了一條龍優質教育體系,并且采取了由政府主導,企業市場化運作,政府購買服務,教育、公安、交通運輸、審計等部門聯合監管,家長配合的模式,在全市開通了98輛校車,解決了資源整合后帶來的學生交通安全問題。為了減輕農村初中的升學壓力,還實施了中考指標到校政策,即主要針對省示范高中,從招生計劃中拿出80%的指標分解到各個初中生源學校。總體來說,我們要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進一步縮小地區之間的差別,同時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合理流動,使薄弱學校的“軟”“硬”設施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雅慧.農村學前教育精準扶貧路徑研究[J].教育探索,2018(1):101-107.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15.
[3]王素,等.中國未來學校白皮書[R].北京: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2016:4.
[4]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95.
作者簡介:
王懷文,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永豐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