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摘 要】 小學作為學生人生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其由于幼兒教育程度、自身主觀努力程度以及先天素質等因素的不同,導致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便變得十分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活動,以此達到擴大教學影響的效果。
【關鍵詞】 小學技能學習? 分層教學? 差異性
引言:
本文主要以小學教學為例,通過學生、前期備課、課堂教學、作業練習以及評價考核五部分就教師實行分層教學的有效途徑進行論述,提出筆者自己的一些想法與思考,希望能夠給予相關的學校以及教師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學生合理分層
學生作為小學教學的主體,教師想要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首先要做的便是對班級學生進行充分、全面的了解,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均能從分層教學過程獲得一定的進步與提高,以達到大范圍的教學成功。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記憶水平以及自身興趣進行細致的調查分析工作,掌握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對于不同知識的運用程度以及對于不同學科、教師的態度等等。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設計工作時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前期的調查、測試與分析工作,其內容不應該只單單包括學生的學科成績以及學習方法,還應包含學生的心理情況、身體狀況、家庭環境以及自身個性等等。教師要對學生測試所得的數據進行集中性的分析、分類以及建檔工作。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例如:將班級學生分為:優秀、一般、較差三個等級的學習小組,使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均能接受到適合于自己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一定要明確學習小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是一個動態調節的過程(教師在對學習小組進行調節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盡量避免降級現象的出現,以此來避免學生出現自尊心以及自信心受到打擊的情況)。通過對學習小組人員進行不斷的調節,使學生以及不同的任課老師均能明確學生在學習中所處的層次,使其能夠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學習以及教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建立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使其能夠正確地看待分層教學的真正含義以及目的,以此避免部分學生出現驕傲自滿或是過于自卑的現象,從根本上提升學生日常學習的效率。
二、以教學目標作為基礎,注重前期備課工作的分層
小學生由于前期幼兒教學程度或是家庭教育重視程度不同導致其自身的基礎知識以及基本能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教師要想提高日常教學的受眾人體,實現全班共同進步的效果,就必須要在備課過程中注重分層性,其中包括教學的內容、方法、步驟、目標以及使用的教具等不同方面,與學生的分層工作進行有機融合,將教學的具體內容與方法與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機結合。教師在進行前期備課工作時一定要注重提高課程的整體針對性,在保障全班共同進步的基礎上,對學習相對優秀的同學進行提優,對學習相對較差的同學進行鞏固與提升,使教師能夠在進行任何教學環節過程中均能對班級的三類學生進行針對性地再提升教學。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饋內容,對所掌握的反饋信息進行細致分析,以此來發現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普遍薄弱點以及問題,并進行及時的矯正與解決,提高學生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以此來幫助學生能夠更便捷地運用于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前期課程設計工作,對于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在設計一些基礎題的同時引導其攻破一些相對拔尖的題目;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注重幫助引導其對課本的基礎題目進行解決與攻破;對于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來說,幫助其進行基礎鞏固的同時實驗練習拔高題。
三、注重課堂教學的分層性,實施分層施教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實施“扶”“放”結合的教學方式,面對基礎相對較好的優生注重“放”的力度,引導學生能夠進行自主高效的探究性學習,使其能夠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而面對一些基礎一般或是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注重“扶”的力度,注重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以達到在一朝一夕過程中提高學生整體水平的目的。使其能夠在自身最近的發展區域進行提高與前進,以后進生一定要達到教學的基礎要求,高等生一定要盡其所能的提高學習目標。通過實行不同層次的課堂教學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均能獲得一定的提高,在提高學生自信心以及積極性的同時激發其對于學習的興趣。注重將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合理地融入于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平等看待班級中的優等生以及后進生,使教學的基本效益均能普及到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實施分層練習,提高作業的整體針對性
實施分層練習是分層教學的后續工作,也是提高班級學生整體水平的重要環節。基于不同層次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同,教師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分層練習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一定要根據班級不同學生的真實情況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使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感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喜悅感以及滿足感,以此來達到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效果。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布置工作時,可以根據作業的具體難度分為放緩、基礎、提高以及拔尖四種層次。面對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布置放緩題加基礎題的作業模式,并在當天進行批改與修正工作;面對基礎一般學生來說,布置基礎題加提高題的作業模式,教師要對所有作業進行批改;面對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來說,布置提高題加拔尖題的作業模式。教師可以不必將學生所有的作業以及練習進行一對一的修改工作,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練習與修改,或是實行組長批改制度來督促學生進行修改與練習工作。教師在組織進行分層作業以及練習時一定要積極引導后進生向一般生甚至高等生進行突破,維護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有效提高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
五、注重課后評價的針對性,實行分層考核工作
全面合理的評價考核是對學生日常學習最大的幫助,同時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也是激勵學生進行高效自主學習最有力的手段。教師在對學生學習結果或過程進行評價工作時,注重將學生的整體差異合理地進行分析,以便能夠獲得相對全面細致的教學評價體系運用于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中。在面對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時,教師一定要注重采用表揚式的評價方式,積極挖掘尋找學生自身存在的閃光點以及潛在能力,并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肯定性的評價,如多采用“你很棒”“優秀”“很好”等語句對學生進行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以及滿足感,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于日常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和主動性。面對基礎一般的學生時,教師一定要注重采用激勵式的評價方式,在及時、明確指出學生問題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激勵,幫助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使其能夠通過更加積極的態度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例如多采用“不錯,你可以做得更好”“你還可以做得更好”等激勵式的語句進行評價。對于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更加嚴格且全面的評價模式,以更高的要求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約束與提高,使其能夠在保障自身水平的基礎上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例如多采用“不錯,你還有別的想法嗎?”“你可以通過別的方式解決問題嗎”等語句進行評價工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學中實行分層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整體差異性,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能夠有效創建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體系,實現全班同學共同發展的共贏局面。
參考文獻
[1] 萬靜.論提升小學英語課堂靈活性管理的對策[J].考試周刊,2020(79):89-90.
[2] 郭素玲.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名師在線,2020(26):60-61.
[3] 范滿昌.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探索[J].讀寫算,2020(25):74.
[4] 馬騰.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3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