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帥
摘 要:思維導圖的作用是將學習的知識點,利用圖形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更加直觀地顯示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和記憶。教師作為數學課堂的主要引導者,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中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課堂整體效率,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數學;應用嘗試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課堂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師通常采用的是灌輸式教育方式,這樣的方式往往會造成學生的厭學心理,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快速地理解知識點,加深知識的記憶,積極地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便于今后的數學學習和發展。
一、合理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邏輯思維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所以當他們面對一些邏輯性比較強的數學難題的時候,通常是無法獨立完成的。但相對于理論知識而言,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圖形的理解往往是更加敏感的,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優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合理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和學習數學知識。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模式進行教學備課,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利用思維導圖圖文相加的方式,可以結構清晰地將課程中的內容進行陳列,形成備課的全景圖,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圖形技術可以利用圖形和聯想兩種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得思路清晰和流暢的思考過程。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夠完善,就需要老師引導,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問題。比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節課時,老師就可以設計制作以三角形為中心的思維導圖,將“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特點”“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的表達式”以及“三角形的定義”作為五個分支,由中心的三角形進行延伸,從而表示有關三角形的數學知識點,然后再根據五個分支繼續細分,比如“三角形的分類”就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三個分支等。以此類推,老師可以制作出一個完整的關于三角形的思維導圖,利用這張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清晰地理解各個數學知識點,從而提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二、合理運用思維導圖,豐富優化教學內容
小學階段作為數學學習的基礎階段,老師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一些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教學課堂,設計出符合學生特色的教學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快速直接地理解知識點。小學數學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學習的基礎,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做鋪墊,因此,老師就要通過學生更加感興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而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還能豐富教學課堂,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以及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大腦中對于數學知識的形成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讓學生建立起清晰的學習網絡,做到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融會貫通。
比如,首先,老師在上課之前進行有效的備課,在備課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的相互融合制作出思維導圖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于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從而有利于學生對整個知識的把握。其次,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對于重要知識點的講解,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知識點和與之相關聯的圖片相結合,將復雜的數學理念通過圖文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最后,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評圖和繪圖,讓學生自己掌握思維導圖的制作,從而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激發學生的想象,為學生制造一個鍛煉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合理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思維分散的時期,思維方式與成人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數學又是一門相對比較抽象的課程,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思維,進行多方面的思考,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方位思考問題的平臺,思維導圖將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可以很好地突出重點,增強視覺感受,更加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重點所在,從而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發散性和思維創新。在數學的教學課堂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繪畫制作思維導圖,從而激發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創新,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知,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網絡,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從而更好地學習數學。
綜上所述,基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老師通過合理的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改善教學質量,豐富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和歸納知識,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焦星.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科技風,2019(26):40.
[2]李茹佳.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0):95-96.
[3]張曉麗.簡析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8):130.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