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贇

摘 要:對于一門理科課程,數學課怎么做到吸引學生,怎么做到課堂思考環環相扣,讓學生有興趣、有勇氣一步步探索下去呢?這離不開課前細致研究、反復推敲的備課。只有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才能真正讓學生收獲學習的樂趣,呈現高效減負的課堂。促使學生探索未知、積極思考,這一點是課堂成功的有效保障。
關鍵詞:課堂導入;例題;板書;師生互動;分層教學
一部影視作品要吸引觀眾,把觀眾帶入故事情境,首要條件是要有好的劇本、好的編劇。對應到課堂也是一樣,那么,對于一門理科課程,數學課怎么做到吸引學生,怎么做到課堂思考環環相扣,讓學生有興趣、有勇氣一步步探索下去呢?大家都在談論學生學習負擔過重,都在喊提質減負,可是繁重的學習負擔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認為關鍵是課堂有效教學不足,尤其是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對應知應會知識點理解不足,只好用低效的重復性刷題來鞏固,于是陷入繁重的題海戰術中無法脫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該負什么責任?我認為最主要的責任是缺乏有效備課,所以,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關鍵在于教師怎么提高備課質量。我認為一份高質量的備課,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環節。
一、課堂導入引人入勝
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向影視導演學習,一部成功的劇作,總是能通過片頭短短的幾分鐘就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提起觀眾的好奇心。一堂成功的數學課必須在開始的幾分鐘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導入的情境創設要緊扣主題、直擊人心。
例如,在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教學中,以高斯的故事1+2+3…+100為例,不僅可以增強課堂趣味性,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像這樣的古今中外典故、實驗、生活實例中都有我們可以挖掘的素材,有很多科普小讀物如《科學家小故事100個》《數學小百科》《數學與頭腦相遇的地方》等都有非常有趣的參考之處,教師需要在平時有大量的積累與甄選工作,才能做到需要時信手拈來。總體說來,課堂導入必須考慮到時間的限制、學生的興趣點、知識點的契合度等多重因素。
二、例題選講精益求精
例題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例題選擇的精準度確定了學生知識點的理解程度。
備課選擇例題時,既不能貪多求全,忽視課堂容量和學生的消化情況,也不能例題疊加,機械重復,不考慮學生對知識的層層遞進理解。教師對講授例題的目的要明確,對例題的作用要明了。為了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并能運用所學概念解決問題,教材中都有相應配套的例題,這些例題都具有典型性、針對性,是理解和鞏固基本概念的好素材??梢越Y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適當予以增減或改進,但所選的例題要能體現現階段的數學教學目標,要蘊含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不是一味追求例題的難度和量大以及解答技巧。
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的結構時,學生往往會覺得很簡單、很直觀,卻會忽略對多面體、旋轉體定義的理解,這時就需要加一些強化定義理解的例題,如: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兩個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邊形的幾何體叫棱柱。
B.有兩個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幾何體叫棱柱。
C.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幾何體叫棱臺。
D.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的幾何體叫棱錐。
講解例題是為了學生鞏固知識和加深理解,在選擇例題時,要對例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挖掘例題背后的連鎖反應,突出例題的延伸度,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辨思維。另外,對問題的各種解題思路和方法,也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多加考慮。所以,在例題教學中必須重視和做好對所選例題的優化處理工作,使之趨于合理、高效。
三、板書設計有章可循
在教學設計中,板書設計是突出重點、理順課堂思路的最佳呈現。板書設計要完整,備課時設計板書不但要注意簡練,更要注意直觀和完整,要為學生提供具體鮮明的視覺形象,使得教學知識目錄清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簡括的結論過程化,凌亂的內容結構化。如:
這樣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系統掌握。具體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在板書中的位置和突出效果,例題的篇幅和保留效果對輔助講解的留白等都要在備課中充分考慮進去,知識點與例題的圖文結合,能更清楚形象地保證課堂效果。發揮板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思考。
板書設計還要具有啟發性,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增長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教師在設計板書時要讓板書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想、比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和交流,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時,通過板書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深入地思考,認真分析直至找到解題的方法,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師生互動有條不紊
師生互動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有效的師生互動必定是建立在師生真誠的情感投入的基礎之上。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泵恳晃粚W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之間的學習基礎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性格特點不同,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除了要有愛心和親和力外,更要學會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中學階段的學習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情感上、身體上和學生平等,只有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有效地溝通和有意義地交流。所以,備課除了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以求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想,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例如,可以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共同完成課堂提問或課堂解題展示。先讓能力弱的學生說出公式或定理,運算能力強的學生負責演算,知識點運用能力強的學生負責推理總指揮,以小組的形式通力合作完成課堂互動。
此外,成功的師生互動還要做好提問的備課工作,問題的設定要緊緊圍繞課堂主題,問題的提出要循序漸進,問題的表述要準確到位。對比較難的問題,還要構思如何去引導、推進,使學生在探索、思考問題的體驗中提升思維、激發興趣。例如在教學等比數列時就要充分利用學生對等差數列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從類比中得出等比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等比中項等基礎知識。通過對數列前n項和的學習和認識,大膽探索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學生層次面面俱到
面對同一套教材、同一份試卷,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會更多地關注教材、考點,卻往往會忽視再好的備課如果脫離了學生的接受都是失敗的。教師不管自己所教學生的情況,眼睛只瞄準高考數學150分的試卷,恨不得把150分的知識、技巧都裝進學生腦子里,這也是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一個重要原因。要知道為什么同一份試卷,有的學生能得滿分,而有的學生卻連及格線都達不到,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學原則,所以在備課的時候要根據所教學生的情況,在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方面加以區別,不過這一點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它不僅需要教師有足夠的勇氣,更需要正確的判斷,還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正確把握教材與高考大綱。
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離不開課前細致研究、反復推敲的備課,只有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才能真正讓學生收獲學習的樂趣,呈現高效減負的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是教師的責任與使命。促使學生探索未知、積極思考,這一點是課堂成功的有效保障,只有潛心研究,在備課上下足工夫,才能推進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真正做到提質減負。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