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 白曉娟 毛松松 方志遠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大量“既懂前沿理論又能具體實踐”的多樣化和復合化人才,高等職業教育越來越凸顯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等職業教育需要不斷探索創新、與時俱進,結合社會發展、企業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基于此,結合西方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兩年的跟蹤對比,對泰隆銀行上海分行訂單班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分析,并且借鑒其成功經驗,希望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可以推廣的方法和理念。
關鍵詞: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訂單班
中圖分類號:G71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2-0050-02
一、問題提出
在經濟全球化、知識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的競爭日益加劇,契合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愈來愈難找。我國勞動力就業市場存在勞動力供給和勞動力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每年涌入勞動就業市場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大學生找工作越來越難,經常跨專業、跨行業尋找工作,工資也逐漸下滑,出現勞動就業市場供大于求的現象。然而另一方面,企業招人也很難,招到符合工作崗位要求的人才更難。同時,我國高等教育培養仍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專業知識技能較低、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較低、人才培養的相關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等問題。
二、國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辦學經驗
(一)德國以企業為主導的“雙元制”教育培訓模式
德國“雙元制”是世界上最早踐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國家。“雙元制”一方面是指學校傳授學生與崗位需求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在企業單位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在“雙元制”下,學生具有學生和企業員工的兩種身份在企業和學校接受教育,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與企業簽訂相關就業培訓協議,學生在學校接受理論教育的同時,企業交叉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培訓,該種模式下決定了以企業實踐為主,學校理論知識為輔,30%-40%的課程在學校中進行,60%-70%的課程在企業進行。
(二)新加坡以學校為主導的“工廠制”教育培訓模式
“工廠制”教育培訓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院長林靖東先生在借鑒 德國“雙元制”教育培訓模式上結合新加坡現狀提出來的適應社會發展現狀以及高等職業教育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實行企業、學校、培訓三元合一。在學校內建起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環境逼真的教學工廠,在教學工廠里真實再現生產的全過程,完成真實產品,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工廠制”教育培訓模式,既能使學院培養符合企業需求,又能使企業完成既定項目,選拔需要的人才,從而使學院與企業緊密聯系起來。
(三)美國校企并重的“合作制”教育培訓模式
合作教育最先起始于19世紀初的美國,20世紀開始逐步推行。美國合作教育亦稱半工半讀課程計劃,學生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部分時間則在企業工廠工作,產學交叉。這種模式下,著重以學生的興趣特長為導向,為未來職業的選擇,學校、企業在此基礎上進行定向培養,使得學校的理論課程和企業實踐課程與學生的職業規劃保持一致,從而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共贏場面。“合作制”教育模式實現了興趣特長、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三元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美國現在職業教育的重要趨勢。
三、泰隆銀行訂單班人才培訓機制
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臺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是一家自創辦起即專注“服務小微企業、踐行普惠”的股份制城市商業銀行,擁有8 000多名員工,開設了臺州、麗水、杭州、寧波、上海、蘇州、衢州、金華、嘉興、湖州、紹興、溫州、舟山等13家分行和300多家支行。在浙江、湖北、福建、廣東、河南、陜西等省已發起設立13家泰隆村鎮銀行。2020年3月9日,“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發布,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排名第89位。這樣一家高速發展的銀行也面臨著上述企業招人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泰隆銀行上海分行與上海行健職業學院展開校企合作,通過校企雙方的實踐以及探索,結合國內外校企合作經驗,建立了企業“訂單班”人才培訓模式,解決企業發展過程的人才需求[1]。
(一)在校期間訂單班實施過程
訂單班組建要基于企業的需求而定。首先是人才選拔,學校要與企業進行溝通確定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數及素質要求等信息。其次是在校培訓內容,通過專業調研與企業共同協商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將企業的需求融合到學校的授課計劃中。最后是在校頂崗實習,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訂單班”學員選拔
訂單班籌建伊始,銀行以及學校雙方領導就多次進行會談,討論“如何選拔合適的人才”。銀行作為傳統的金融行業,理論上來說,最合適的是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行業跟專業對口。通過了解發現,銀行當前最主要缺少客戶經理。客戶經理是銀行與客戶交流的橋梁,該崗位的服務對象具有多樣性;同時,客戶對信貸、理財、票據等方面有更高的綜合需求,銀行客戶經理要融合經濟、金融、法律、財務、稅收、風控、市場營銷、公關等多方面的知識技能予以滿足。結合銀行客戶經理實際知識技能的需求,雙方決定從經濟管理系的學生進行選拔,經濟管理系所學的內容包含經濟學、財務管理、經濟法、市場營銷等科目,適合銀行客戶經理的崗位需求。2017年在15級大三學生中挑選了2名學生、16級大二學生中挑選2名學生、18級選取了20人、19級選取了17人作為先行示范。
2.在校“訂單班”學習
合作的企業提供傳統銀行客戶經理崗位,所需專業知識為經濟管理專業所學知識,因此該訂單班采用一年制的培養形式。即在常規的專業教育下,每周五下午4個課時,由銀行派出有著豐富的企業經驗同時又具備培訓資質人員傳授市場所需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如銀行文化、商務禮儀、風險合規、點鈔、傳票等。學期結束,泰隆銀行組織訂單班學生參觀行史館,在分行大樓會議室開展“期末論壇”等活動,增加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可和歸屬感。
3.“訂單班”企業頂崗實習
大三下學期,由銀行人力資源部進行統一分配,訂單班學生下到各個支行網點,進行在崗實習,并且每家支行網點給實習生配置一位及以上的師傅傳幫帶,了解平時工作內容以及崗位職責;熟悉銀行產品以及系統操作;調查周邊市場以及銀行的客戶群體;幫帶客戶開發;幫帶商務洽談等。在崗實習期間,以幫帶師傅為主、理論學習為輔,由幫帶師傅帶領實習生熟悉客戶經理日常工作流程,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增加學生對崗位的認知,夯實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的所需專業技能。同時,實習期間學校老師及時跟進,了解學生在銀行的實習狀況以及實習期間遇到的問題,并且與銀行協調解決;銀行配合學校跟進,且給予實習生一定的津貼補助,減輕學生生活負擔。2017年挑選的4名學生中,15級的2名學生分配在泰隆銀行閔行支行實習,16級的1名學生分配在泰隆銀行黃浦支行,另外1名分配在分行大樓人力資源部。在2018級和2019級中,分別有20人將進入訂單班的實習和學習。
(二)銀行內部系統化培訓
銀行內部系統化培訓主要分為兩大模塊。第一是泰隆學院強化培訓,通過前期的培訓,學生對銀行客戶經理崗位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和認知,通過銀行內部半軍事化的強化培訓,使學生們完成了從在校學生到銀行精英的轉變。第二是內部常態化培訓,通過開展“立體式”培訓,達到人人為師。
1.泰隆學院強化培訓
在頂崗實習一段時間后,學生拿到三方協議,實習期間良好的學生,符合銀行要求用人要求,會正式拿到銀行的offer,成為銀行編制內的錄用實習生,將會前往泰隆學院進行為期三個月強化培訓。泰隆學院作為泰隆銀行內部的“黃埔軍校”,采用半軍事管理模式,培養學員不怕吃苦、服從管理、紀律嚴謹的工作作風;由銀行產品研發老師,對本行的產品進行深刻剖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銀行產品的細致化了解,增強專業化水平。泰隆學院上課過程中采用分組討論、情景演練、學生登臺分享等學習模式,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團隊協作以及動手實踐等能力。通過前期的在校培訓以及頂崗實習,訂單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銀行從業基礎,在泰隆學院的強化培訓中更是得心應手。前往泰隆學院培訓的學生,表現優異,有兩名成為班級骨干,受到學院老師的一致好評。
2.內部常態化培訓
為期3個月左右的泰隆學院強化培訓結束后,訂單班學生也即將畢業。拿到畢業證后,學校負責協助學生與企業進行相應崗位工作的簽約入職。實習期間,學生均在各個支行表現優異、業績完成良好,銀行給予免除試用期、畢業即轉正上崗、享受銀行正式員工高薪的待遇。
在泰隆銀行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將內部培訓作為常態化。分支機構開展每周學習夜、成立三人幫帶小組、“百家講壇”業務經驗分享等,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立體式培訓體系。
(三)訂單班培訓閉環
第一批訂單班學生畢業后,走向了銀行的工作崗位。新的一批訂單班又即將開始。在新的訂單班培訓中,采用“從訂單班中來回訂單班中去”的方法,讓已經從訂單班中畢業的學生重新回到新訂單班中,結合銀行所學以及工作經驗,對新訂單班學生言傳身教。同時,在人力資源分配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擁有老訂單班畢業學生的分支機構優先分配,進行“老帶新”、“學長學姐帶學弟學妹”的培訓模式,從而實現整個訂單班培訓的閉環。
四、結論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產教融合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培訓模式。通過校企合模式的實施,使學校吸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將企業的先進理念引入日常管理和教學,引入企業和行業標準,以利于推動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同時,使企業對員工的培養從企業延伸到學校,縮短了員工入職后的適應期,減少了招工成本以及用人成本,并且大量獲得了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而學生在校期間接觸企業崗位,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工作經驗,學有所用,畢業后在職場中就具有很高的競爭力。校企合作模式實現了社會、學院、企業、家庭和學生多方合作的共贏。
參考文獻:
[1]? 韓英輝.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以BH銀行為例[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9.
[2]? 肖楠,戴美虹,陳雙喜.發達國家校企合作模式比較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校外教育,2001,(9).
[3]? 孫巖.新加坡教學工廠培養模式分析[J].大科技,2016,(30).
[4]? 金含芬.美國的合作教育[J].外國教育動態,1981,(6).
[5]? 董英英.高職院校頂崗實習訂單班培養模式探索[J].科技視界,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