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 小學數學通常都是以計算為主,看似簡單,但是又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運用自己的思維分析出數學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就無法解決數學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數學教育?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任何科目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都應將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對學生身心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邏輯能力以及數學意識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教學,既能讓學生掌握相關數學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思考如何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打造出更優質的數學課堂,從而才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通過相應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應培養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在小組之間或者是同桌之間進行數學活動,既能活躍課堂的氛圍,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分一分與除法》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準備相應的小花片、小棒等教學用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向學生講解“平均分”的具體含義,當學生充分掌握平均分的具體含義之后,再組織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分花片的活動,如果花片有不同顏色,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顏色進行平均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教師給學生提出平均分的要求,看一看哪個小組分的又快又準,通過幾輪游戲之后,根據小組的比賽結果選擇出優勝小組,教師可以給整個小組的成員頒發禮品。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表揚之后,會提高自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教學資源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通過教學資源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數學知識,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另外,不同的教學資源對學生的學習會起到不同的幫助,比如,學生在學習平面幾何圖形以及立體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時,由于這部分的知識重點考察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相關教具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提前準備“七巧板”,通過讓學生對七巧板中的圖形進行觀察,發現不同圖形的特征,從而能準確的認識各種圖形。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比較弱,所以其在學習三年級上冊《觀察物體》這一單元時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觀察不同正方體擺出的圖形時總會出現一定的錯誤,因此,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可以用正方體的教學用具擺出各種圖形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讓學生通過現場觀察找到觀察圖形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培養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數學知識離不開人們的生活,學生既可以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也可以運用數學知識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由于有些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很難完全理解,因此,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就可以用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從而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當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時,不僅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能讓學生將實際生活和所學知識進行巧妙結合。比如:教師在講《軸對稱和平移》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軸對稱以及平移的具體含義,然后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示例進行解釋,最后再讓學生在教室中尋找運用到軸對稱以及平移知識的具體事物,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放學后去生活中尋找平移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實例,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長期努力。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書本中知識的同時,更應讓學生理解其內涵,從而來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需要的某些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應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選取教學方法,從而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