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懿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學校生活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扒椤笔侵笌熒诮虒W環節中的情感交流,“境”是指教學環境。創設好的情境能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一個新穎、有趣、富有思考與挑戰性、能將學生完美帶入學習狀態中的教學情境的設計,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維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課堂教學? 數學思維? 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1-0076-02
葉蘭教授在《讓課堂煥發生機》中說:“課堂教學應該被看作是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人生體驗,是他們生命中有意義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來說,課堂教學是他們學校生活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對于農村學校而言,學??梢蕴峁┑挠布O施相對不夠多樣與完善,教師只有從教學理念與方法上狠下苦功,激發課堂生命力,促進學生思維提升。
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扒椤笔侵笌熒诮虒W環節中的情感交流,“境”是指教學環境?!扒椤迸c“境”相輔相成,互相成就也互相依賴。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學生心目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達到“親師信道”的教學效果。一切快樂、有效、成功的教育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程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一個新穎、有趣、富有思考與挑戰性、能將學生完美帶入學習狀態中的教學情境的設計,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維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以“疑”入情,建立思維起點
“學習從思考開始,思考從懷疑開始”,問題是思考的起點,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考就有了方向;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大腦就會有動力,腦子里就會有創新。因此,讓孩子們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數學課堂,離不開創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材料、學習條件和學習實踐能夠使學生產生問題、參與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并通過一定的努力成功地解決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認真設計懸念,有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非理解情境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渴望解決懸念的興奮狀態中發展數學思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產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引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注意,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使學生自覺興奮地參與學習和探索新的知識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24時計時法”時,我結合當時提倡的全民健身活動,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張老師這個周六約了好朋友小李一起去中心公園跑步健身,我播放了一條電話錄音,張老師:“喂。這個周六有空嗎?我們為什么不去中央公園跑步呢?”小李:“好呀,我也好想運動運動,那我們就7點準時在中心公園的雕塑下見面,一起跑步吧?!睆埨蠋煟骸拔覀?點整見?!辈シ磐戤叄覇枌W生:“孩子們,在沒有特殊情況的前提下,我們的一起跑步會實現嗎?”孩子們紛紛表示: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肯定能實現啊。接下來我繼續播放了一段電話錄音,張老師:“小王,我7點準時就到了,等了你一個小時都沒見到你,你為什么沒來呢?”小王: “我7點也準時到了,我也沒看見你!”這時我問:“同學們看,明明是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為什么我們兩人沒有見面呢?”學生們也談到了這件事,說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這時我適時出示本課課題:“等我們學了今天的24小時計時法之后,老師相信你們就會明白怎么回事了?!苯酉聛淼囊还澱n學生學習時注意力格外集中,思維活躍、敏捷,這節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趣”入情,激發思維活力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理論性,其困難程度對于小學生來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難以理解,影響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數學課堂容易造成枯燥和乏味,將課堂變成強制性知識灌輸的“格式化工廠”。俄羅斯教育學家烏中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也說過: “對學習感興趣并能積極學習的學生,比那些不感興趣也不想學習的學生學得更快更好?!币虼?,讓它有吸引力,充滿樂趣的小學數學課堂成為必然。新課導入是整個課堂的關鍵一環,如果能設置別致、新穎的趣味性導入,必然能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使學生思維處于興奮狀態,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力,使孩子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從而激活了整個數學課堂氣氛,使小學數學教學展現出精彩魅力,提高整個課堂效率。
三、以“常”入情,拓寬思維空間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之外的教育就是關在籠子里的教育?!睂W生的生活經歷、生活背景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如果在生活中樹立數學知識,即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生熟悉的生活適當地融入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無疑會激發學生更強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掌握生活情境中的數學知識。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新課程,可以更好地實現學生素質的培養??梢宰屝W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掌握知識,在生活中去實踐理論知識,并學習應用。 有助于思維的創造和開發,讓他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知識是來自于生活,充滿生活,而且也將應用于生活,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加減混合運算時,考慮到學生們都坐過公交車,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我設計了一個我當公交司機的生活場景,將講臺看作一輛大巴車,擺上凳子,選一個小朋友來當司機,模擬公交車上下乘客的過程。一開始我先選8個小朋友當乘客坐在車里,接下來公交車再經過幾站,變換一下上下車的人數,學生很快理解了加減法混合運算內在本質,而不是一味的機械記憶、生搬硬套模式化公式,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起到良好作用。
四、以“沖”入情,強化思維深度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 “思想始于好奇和懷疑?!逼喗苷J知發展理論有一個詞匯非常吸引人,那就是“認知沖突”。認知沖突是指原始經驗與新認知事件之間的矛盾。一旦這種認知沖突被觸發,就會引起學生認知心理的失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有動力解決這種認知沖突,達到心理平衡。認知沖突的出現會給學生帶來驚喜和問題,引導學生開始數學學習的旅程。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混淆點、易錯點、盲點缺失點、 新舊知識“結合點”,再運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手段創設必要的問題情境, 使學生處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開的“憤”“悱”狀態,激起學生的認識沖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解決問題的內部動機,從而主動投入到知識生成、開發和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發展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入發展。
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的教學中,我就拋出問題:張老師買了一個大西瓜重量是3.7千克,每千克0.4元,張先生要付多少錢?學生哈哈大笑,不屑一顧的表示這題太簡單,提筆就做:3.7×0.4,由于剛剛學完小數的加減法,計算法則是小數點對齊,所以學生們計算時還是沿用小數點對齊的計算方法得出答案是14.8元,這時我在問:“孩子們,仔細思考思考這個答案,對嗎? ”這時就有學生提出:“總價好像太多了,哪怕每千克1元也只需要3.7元,現在每千克都不足一元,總價肯定小于3.7元,怎么會比14元還多呢?”學生們意識到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不適用于小數乘法,這時我讓學生自己想想辦法,能不能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學生們在各自學習小組里展開激烈討論,課堂上滿是思維的火花在碰撞,通過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與小數乘法計算之間的認知沖突,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去,在不經意中數學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到學校里來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主要的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的努力就不應當用到記憶上,而應當用到思考上去?!苯虝W生思考是學生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在教學中,注重展示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的成長,是我們數學教師的永恒追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機會,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將成為我們數學教師長期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于水婧.淺談問題情境教學法[J].中國西部科技,2010(29)
[2]王占云.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天津教育,2020(17)
[3]穆允宜.追述數學知識原點 發展學生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