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真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小學音樂課程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但是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間互動較少,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現狀,探究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教學? 音樂教學? 互動意識
小學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和一定的演唱技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水平,教師要注重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音樂的興趣。
1. 小學音樂教學現狀
由于一些小學音樂教師不能合理地規劃課堂,所以導致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課堂紀律松散、在課堂上做與教學無關的事等問題,不利于小學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一些教師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較少,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缺乏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得學生對音樂課堂失去興趣。而且,由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學生可能存在畏懼心理,不敢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現自我,課堂教學氛圍沉悶,進而導致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不高,教師教學過程的實施也會遇到困難。一些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沒有依據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特點進行教學,教學方法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導致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低。
2. 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策略
2.1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興趣是互動的前提,學生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學習的動力,進而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交流,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用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把音樂課堂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游戲的方式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參與游戲,帶動課堂氛圍,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協同配合能力,促進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從而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之間通過互動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幫助學生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產生學習的動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自己的體驗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想,讓學生回憶起自己媽媽哄自己睡覺時唱的搖籃曲,通過師生之間積極的互動溝通,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體會媽媽的愛,以“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這一首歌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引導學生從自身的感情出發,體會音樂的魅力。
2.2豐富教學手段
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缺乏互動意識,是因為學生缺乏互動的平臺。因此,教師要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為了實現音樂課堂的互動,讓學生有良好的音樂課堂體驗,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在課堂教學前,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提前設置課堂任務,提前將需要準備的樂器或視頻等準備好,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表現機會。例如,在《小白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具,為學生展示歌曲中的相關內容,為學生營造歌曲中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歌曲情境當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視頻中呈現的是哪一季節?這首歌曲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歌曲的信息,完成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促進了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
2.3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為了消除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束縛感,教師應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幫助學生展示自我。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例如,在《可愛的羊群》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羊群的圖片和視頻,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為學生講述羊群和草原的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小學生喜歡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的方法,設置一些猜歌詞或猜歌名的教學活動,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讓學生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中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提高。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十分重要,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效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小學音樂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豐富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進行交流互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在教師和學生面前展示自己,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黃煌.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20(4):60-62.
[2] 楊振朋.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中旬,2019(1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