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
摘 要:數學是小學的基本學科之一,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意義重大,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教學已經不同于以往,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此促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內容知識的本質,進而從根本上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及質量。但是據當前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新課改理念下對數學思維的教學僅僅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在數學內容的本質教學中也存在較大的不足,因此在提升小學數學的本質教學中,應從實際出發,抓住本質教學難點,制定針對性的突破策略。重點圍繞小學數學內容知識本質理解難點與突破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本質;理解難點;突破策略
一、小學數學重難點分析
(一)知識記憶方面的難度
在數學教學內容中,教師是重要的引導者,從實際情況來看,數學教學工作存在較大的不足,在眾多的教學難度中,首要的便是知識記憶方面的難度。小學生年齡小、思維能力較為單一,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對難點知識“吃不透”的問題[1]。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重點、難點知識。
(二)教學學科本身的抽象性
與其他語文、科學、英語等學科相比,數學知識也具有抽象性的特點,數學知識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這也就意味著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小學數學是數學這一學科的入門,但是由于其未能夠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便使數學知識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2]。
二、數學內容知識本質理解難點的形成原因
(一)內因方面
當前時代背景下,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推動下,我國的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并不斷應用現代化技術、思想等,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之所以依然會存在數學知識本質理解難點,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其中便是內因方面[3]。
數學是一門非常注重“基礎”的學科,如天梯般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但是部分學生由于學習積極性不足,在面對數學重難點知識時,難免會出現對本質知識理解不透徹的問題。如對于“四則運算法則”的學習,部分學生難免會因之前加減乘除等單一算法學習的不足而影響混合運算,如例題24×18+15×20,正確運算步驟應是先算左側24×18,然后計算15×20,最后將兩遍相乘的積相加,但往往有學生會直接從左向右計算,這就關系到學生基礎知識得扎實與否。
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后,無論是何種變化,基本上均可達到快速解題的目的,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多數教師依然采用較為老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了某種思維定式,在面對簡單問題時,可以通過簡單的慣性思維去解決,一旦變化了問題,依然會采用其慣性思維去解題,最終導致無法解答。如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面積,或者是正方體、長方體的周長、面積、體積等,對于學生來說,在學習平面的正方形、長方形后,周長、面積比較容易理解,而一旦在學習正方體、長方體后,學生可能會無法快速理解。數學有“靈活性”的特點,若是在教學工作中未能夠深入重視這一特點,便極易導致學生形成思維慣性,影響數學知識的學習。
(二)外因方面
數學知識的學習也包括外因問題,即教師問題、學生問題等。首先,對于數學教學工作來說,教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而許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未能夠樹立現代化教學觀念,在教學工作中未能夠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甚至有個別教師存在一定的教學隨意性,未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其次,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是對學生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邏輯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而部分學生可能在以上方面有所不足,進而在教學時可能會出現“卡殼”的問題。
三、促進小學數學內容知識本質理解的突破策略
(一)分散法
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深度,就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此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首先,教師應使用分散法來進行教學,所謂分散法,即是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如在大的方面,可將六年級分為一至二年級、三至四年級、五至六年級三個階段,每一階段均采用其相應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每一階段的教學中,均盡可能地將數學本質知識進行細致的分解,如在“長度單位”的學習中,除使用教材外,還應讓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如教室中的課桌、板凳、講桌等,并分別講解毫米、厘米、米、千米等長度單位,并將每一長度單位的適用范圍告知學生,且在該課程末期加強鞏固訓練,使學生能夠通過做題的方式鞏固知識。
(二)舉例法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雖然比較抽象,但可以將生活中的元素加入其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貪玩”心理,通過趣味化手段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如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知識時,應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同時更多地讓學生于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索,如提問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等,同時也可為其布置作業,發現家里、街道上、校園里長方形、正方形的物體。通過舉例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加強學生對數學本質知識的理解,突破桎梏。
總之,新課標背景下,數學教學工作正處于改進過程中,原有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需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姚敏.基于嘗試教學理論“分數乘除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教學設計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6.
[2]殷如意.基于問題學習(PBL)的小學數學三角形認識教學設計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6.
[3]施東青.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