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愛玲
摘 要: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沉淀,有著豐富的內涵,對人類的成長和發展有著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將傳統文化通過小學美術課程傳遞給小學生,是傳統文化得以繼續傳承下去的重要方式。但傳統文化的傳遞和小學美術課程的具體結合方式還需小學美術教師進行深入思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美術;教學融合
美術作為一門課程獨立發展以來,長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鑒于此,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傳統文化在美術中的作用,盡可能將傳統文化有效地滲透到小學美術教學工作中去,讓學生能夠從中汲取傳統文化的豐富養分,從而深刻感悟美術課程的價值,提升自己的美術素養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
一、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融合的重要性
傳承傳統文化是美術教育的現實需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沉淀與積累,已形成一個涵蓋多個領域的文化生態,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及優秀品質大有裨益。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為使學生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必須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對二者進行融合,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由于美術本身就涵蓋了傳統文化的內容,因此,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進美術課堂成為必然。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課堂相融合,可以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開放的文化心態,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因此,美術課堂是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小學生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課堂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傳統文化和小學美術教學有效融合的具體措施
1.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進行高素質教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汲取知識和模仿他人的階段,該階段的教師教學素質和教學修養越高,學生受到的正面影響就越大,反之,如果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教學修養過低,對小學生的不良影響就會越大。所以,為了小學生獲得更為良好的教育,傳承到更多的傳統文化,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小學美術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養,特別是傳統文化素養,只有美術教師自身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才能更好地將其與小學美術教學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從中獲得更多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吸收更多的傳統文化精髓。當然,教師能力的提升對于小學美術教學質量也大有益處。具體實施辦法: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與小學美術教學和傳統文化融合有關的講座或者培訓。培訓人員可以邀請社會上有經驗的教育名家,讓這些教育名家與美術教師面對面進行交流,指出美術教師在融合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和解決方法。教師通過培訓和講座,能夠知不足并提升自我,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達到高質量教學的水準。
2.利用民間工藝品傳承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美術素養
除了賞析名家畫作之外,美術教師還可以利用民間工藝品來傳承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民間工藝美術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之一,貫穿于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中,反映著中國人民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智慧與藝術才能的體現。通過學習和親手制作傳統民間工藝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民間工藝美術之美,加深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在學習“吹塑紙版畫”之前,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找一些與之相關的素材,帶領學生初步了解紙版畫,隨后再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紙版畫的制作過程中,從而加深學生對紙版畫的了解。有些學生可能會因此對紙版畫的制作產生興趣,如此一來,也就間接擴大了紙版畫制作、傳承的隊伍。觸類旁通,其他傳統文化也可以借鑒此方法進行傳承。
3.利用傳統文化鼓勵繪畫創作
小學生的思想未曾過多受到外界的束縛,天馬行空是他們獨有的特點,而這正是繪畫創作的基礎條件,因此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多鼓勵學生進行繪畫創作。但前面也已經提到,創作是在熟知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美術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滲透進來幫助學生進行繪畫創作。比如,在學習“漢字中的象形文字”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文字繪畫創作,并將學生的作品與古老的象形文字作對比,從而指出象形文字的獨特魅力所在和其中所蘊含的古代人民的智慧,借此機會讓學生認識和認可象形文字等傳統文化的形成過程。
總之,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既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利于美術課程價值的實現,但具體如何滲透,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主要提出通過欣賞名家畫作、制作手工藝品、鼓勵繪畫創作等方式來進行傳統文化和小學美術教學的融合。
參考文獻:
[1]馬多智.簡述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20(27):151-152.
[2]左文婕.融傳統文化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花溪,202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