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宏偉
摘要:由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之間數學成績懸殊,所以很難實行統一的教學安排。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實際進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也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實行分層次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關鍵詞:中職數學;分層教學;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0-0051
為提升中職學生的數學水平,廣大教師應開展各類有益探索,嘗試多種教學模式。其中,分層教學模式具備一定優勢。中職學生數學成績差異明顯,很多學生都會存在偏科的問題。這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數學教師要結合現階段教學實際情況運用分層教學模式,探討改進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幫助學生不斷提升數學學習質量。
一、針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
要想不斷提高中職數學分層教學水平,對于教師來說,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水平,對學生的數學水平予以明確化。在學生分層方面,教師既要從學生的數學成績出發,也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并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情況如何。結合實力,對學生進行合理劃分,加強學生學習方案的制定,將針對性發揮出來。
在具體分層方面,教師應加強筆試方法的應用,以此來為合理分層提供一定的依據。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對學生的分層中,主要劃分為ABC三層。其中,如果學生具有穩定的數學知識和學習能力,屬于A層學生,如果學生欠缺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屬于C層學生,如果學生的數學知識和學習已經具備,但是仍然需要繼續提升和進步,屬于B層學生。基于此,學生分層可以為教師加強培養方案的制定創造有利條件。比如,針對A層次學生,教師要確保學生對基本知識予以充分掌握,并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而針對C層次學生,由于欠缺良好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要想確保教學方案的科學性,應提高對基礎知識教學的高度重視,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發揮出來。針對B層次學生,在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培養的基礎上,應將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作為重點,從而確保學生綜合能力的穩步提升。
二、將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中職學校數學教學內容與普通高中教學內容不同,因此在將數學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時,應根據中職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學目標的分層要與每一層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吻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并且分層教學目標要做到具體、整潔、明確,還要做到各個層次中的教學目標要平緩,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例如,在進行中職數學《等差數列》教學時,第一層學生要能夠掌握等差數列的相關概念,并且能夠運用等差數列知識解答一些關于等差的問題。第二層學生要理解等差數列知識的內涵,并且能夠在教師或者其他學生的引導下解決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第三層的學生能夠在了解等差數列知識的基礎上,理解等差數列的推導過程。當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時能夠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成功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根據分層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因中職學生大多數都不喜歡數學學習,所以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分層教學法的最終教學目的。并且教師可以適當地將第三層的學生融入第二層教學目標,以此促進第三層學生成長;將第二層學生融入第一層,促進第二層學生成長;將第一層學生的教學內容難度增加,促進第一層學生成長。
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模式時,教師也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雖然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但所有學生依然處于同一個教室,教學也是共同開展的,為引導所有學生都可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將那些容易回答的問題,向C層次的學生提問,從而有效地幫助其強化基礎知識,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增強數學自信心,并讓其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關注,同時還應多對這部分學生加以特別的關心和輔導;重點以強化其基礎知識與培養數學學習興趣為主;難度一般的問題則主要讓B層次的學生回答,針對A層次的學生則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引導其自主探究和思考,促進其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并且,教師應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B層及C層次學生身上,多給予這部分學生及時的指導和輔導,從而在不斷強化其數學基礎的同時,有效培養其數學學習興趣及自信心。教師還應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實現因材施教確保分層教學的全面性及有效性。
四、將作業布置進行分層
將作業布置進行分層不僅能夠達到分層教學目的,還能夠有效避免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將作業布置分層還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進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將作業布置分成三個階梯。例如,在進行中職數學《集合》布置作業時,第一個階梯是針對第一層學生布置,教師可以將這層作業布置為集合歸類,可列舉一些簡單的項目,如,吸油煙機、冰箱、沙發、電視、筷子、風扇等,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分類。這個類型的作業能夠讓學生從實踐中了解和掌握“集合”的相關內容,比較適合第一層學生。針對第二層和第三層的學生則需要考慮一些發散性作業的布置,不僅要讓學生鞏固學習“集合”相關知識,同時還應讓學生充分利用“集合”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或發散思維想象生活中與“集合”相關的知識。這樣的設計不會給第三層學生太大壓力,并且是根據基礎知識設計,較為簡單,符合第三層學生學習能力。
五、結語
一言蔽之,分層教學并非是“歧視”學生,而是真正重視全體學生,從所有學生的學力出發,結合不同層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開展實踐教學,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以上乃筆者關于分層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夠與君共勉。
參考文獻:
[1]張燕.因材施教,高效教學——以分層教學法在中職數學教學課堂的應用為例[J].亞太教育,2019(4).
[2]閆志金.分層教學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機械電子工程學校2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