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涉及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等諸多方面,認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陶行知教育理論對當代家庭教育起到很重要的引導作用。基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當代家庭教育的方法進行探討,讓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并在科學的教育理論支撐下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家庭教育
家長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都扮演著重要的教育者角色,在孩子幼年時期,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的青少年時期,家長是孩子的朋友,需要在家庭中引導孩子獨立自主、自尊自愛、團結互助。陶行知始終關注家庭教育的目標和方法,在生活教育理論中對家庭教育進行了詳細的探討,為當代家庭教育帶來了極其重要的啟示。
一、從小培養和以身作則
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孩子全方位能力的培養,不單單是知識性教育,還包括孩子的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和為人處世的能力等。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從小就開始進行培養,并且要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行為模范。任何一個成人都要經歷幼兒階段、青少年階段和成年階段,其中,幼兒階段是培養一個孩子的最關鍵的基礎性階段,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會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影響。陶行知曾提倡建立父母學校,就是要教導父母如何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從幼年到成人都能在家庭中接受來自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一個孩子在幼兒階段的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和不平衡等特征,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孩子進行教育。陶行知提出,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在生活和學習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就會使孩子的一生都保持兒童時期形成的良好習慣。
二、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
陶行知教育思想認為家庭教育應當是愛的教育,將愛作為家庭教育的基礎和核心,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和接受教育,以愛為核心的家庭教育應當充分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在尊重和了解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教育。除了要尊重孩子,家庭教育也離不開對孩子的理解,只有了解孩子,才能使家庭教育產生更好的效果。家長應熟知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階段的特點,0—3歲的孩子開始具有語言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6歲的孩子開始參與社會交往,也是開始掌握大量詞匯的階段;6—12歲的孩子能夠逐漸掌控自己的情感,希望得到認可;12—18歲的孩子具有非常強的自我意識,身心發展趨于成熟。家長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和身心特征,對孩子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如0—3歲的階段,家長應注重陪伴孩子,在語言和獨立思考上給予正確的引導。6—12歲的孩子則應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孩子予以恰當的夸獎和獎勵,批評教育孩子時應注意態度和用詞。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在孩子的不同階段明確教育重心并采取合適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的發展[1]。
三、家校聯合和科學指導
陶行知曾明確提出教育的成功需要靠學校和家庭的聯合教育,孩子青少年階段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但這一階段也應注重家庭教育,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才能使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受到關注和培養。一方面,家庭應當主動和學校聯系,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心理、品德、社交、特長等情況。另一方面,學校也應加強和家長溝通,與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進展和身心健康,將孩子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家長,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讓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另外,陶行知認為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非常重要,當孩子遇到問題,家長要對孩子進行科學引導,不能直接幫孩子解決,可以讓孩子先自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反思出現問題的原因,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觀念和家庭教育理論引起了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思考,在陶行知教育理論指導下,家長應當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則,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和習慣,對孩子給予充分的尊重并加深對孩子的了解,在家校聯合教育中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指導,在寬嚴并濟的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錢婧.“家”“園”合作:基于陶行知理論下的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J].才智,2020(8):121.
[2]李時令.陶行知家庭教育思想及對當代的啟示[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朱婷婷(1990—),女,漢族,江蘇蘇州人,學歷:本科,職稱:二級,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