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能建


摘 要: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即立德樹人、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和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是國家對于高中地理課程的核心指導,站在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的高度上,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對初中地理教學一樣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作為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思考如何精選出契合新時期初中地理教學根本要求、能夠體現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新材料進行命題,使命題能夠彰顯初中地理學科特色,凸顯新課程中地理核心理念。本文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視角下,思考如何把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指導精神融入到初中地理課程檢驗、考查的命題之中,思考如何有利于學生初中地理知識、能力及素養的積累、形成和提升。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初中地理;時新素材;命題
我國《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針對初中地理教學,明確提出了初中地理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近些年來,隨著社會進步與時代發展,初、高中地理課程銜接關系越來越緊密,因此在初中地理命題中,除了針對初中地理三維目標進行命題之外,還應該站在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角度來審視初中地理命題的方向和思路,在符合初中地理的內容和初中學生的水平的基礎上對初中地理命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筆者認為,現階段應該要把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某些部分,如“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等,融入于初中地理教學的檢驗考查中,一方面檢視初中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獲取和掌握情況,同時也檢視其基本地理素養的養成狀況,有利于初中學生知識、思想、能力的持續培養、形成和提升。
如何站在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視角下,精選時新材料做好初中地理命題,使之能夠契合新時期教育教學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使之具有“時代性”和“新穎性”,能夠彰顯初中地理學科特色,凸顯新課程中地理核心理念。本文結合筆者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的命題經驗,提出精選時新材料做好初中地理命題的幾點看法,探索高中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地理命題的新思路。
一、如何利用時新素材提出恰當命題題意,表述出地理核心素養的思想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對于初中地理命題而言,是要在試題中呈現社會主義的道德與法制精神,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領指導命題思路。命題教師要利用時新材料精心編排遣詞造句,使地理核心素養在試題中能以恰當的文字和語句表述出來,命題不僅可以考查學生的知識基礎,還要在題意中關聯地理核心素養的能力取向或價值觀,或具有地理核心素養的綜合展現,以此表述出命題中的地理核心素養思想性。舉例如下:
【素材來源】習主席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中提到:“2019年,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高質量發展平穩推進,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浉郯拇鬄硡^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這些成就凝結著新時代奮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顯了不同凡響的中國風采、中國力量?!?/p>
【素材分析】從以上素材片段中看出,“心血和汗水”、“收獲”、“高質量”、“中國風采”、“中國力量”是我們要關注的主題詞,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如果只是單純考查學生對于本素材中的與初中地理相關的“數字解析”“區域分布”等知識,而忽略了思想性,本素材命題就失去了意義。因此以此素材命題要把握其中的內涵,命題之中的“題引”“題干”“問題”“選項”等方面要把中國建設者群體的努力和國家、社會成就展示出來,彰顯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祖國建設成就的自豪感。
【示例1—1】培養和考查學生的立德樹人及綜合思維能力。
〈命題①〉經過建設者和奮斗者的不懈努力,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但是從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上看,我國屬于_________國家(答案“發展中”)。
〈命題②〉經過建設者和奮斗者的不懈努力,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以下關于我國建設成就的說法,正確的是(答案“D”):
①得益于和平發展的國際大環境②我國已邁入發達國家行列③與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分不開④我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示例1—2】培養和考查學生的立德樹人、綜合思維能力及區域認知能力。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戰略地位舉足輕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對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義重大。2019年,中國力量不斷彰顯,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更上一層樓。讀圖1,完成下列各題:
〈命題③〉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_(答案“上海”),長三角一體化對外輻射到的江西省行政中心是_________(答案“南昌”),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前提要大力發展________業(答案“交通運輸”)。
〈命題④〉有利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地形條件是_________(答案“平原區域地形平坦開闊”)。寫出二條彰顯中國力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積極措施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交通互連促進客貨運輸、共享社會經濟資源、開拓共同市場、科技創新人才互助、協同社會經濟政策等”)。
【命題評析】命題①與命題③的文字部分,僅僅體現出對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讀圖能力的培養和考查,沒有突出體現我國國家建設的外在環境、國家政策以及基本國情和建設大局觀;而命題②與命題④增加了“中國力量”“國家政策”等方面的思想引導,提升了命題的深刻度,使命題的內涵得到升華,增強了命題的思想性,不僅考查學生知識與技能,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國家政策和建設大局觀,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二、如何靈活利用時新素材,體現命題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實踐性。
地理核心素養注重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主張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要緊密聯系生活經驗,將地理知識實踐化,使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思維方法等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并不斷創新實踐,能夠運用所學解釋論證相關地理現象,解決實際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因此,初中地理命題要圍繞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靈活利用時新素材培養和考查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應該具備的行為能力,使學生在學習和考查中得到實踐體驗和探究。舉例如下:
【素材來源】素材(一):中國天氣網發布:2019年這一年天氣舞臺精彩紛呈,天氣界盤點了2019年度最冷城市。最冷城市前三名哈爾濱、烏魯木齊和長春成功進入前三甲,成為2019年度“凍哭”城市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它們的日平均氣溫≤0℃的日數分別為111天、108天和99天,基本就是入冬以后,天天都能“凍哭”你的節奏了。素材(二):2020年3月12日是我國第四十二個植樹節,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2020年3月發布了《2019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豆珗蟆凤@示,我國森林覆蓋率近23%,2019年完成退耕還林還草80萬公頃,防沙治沙226萬公頃,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凈減少,近1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帶動300萬人穩定增收脫貧。
【素材分析】素材(一)直接取材于具有最強現實感的網絡信息,屬于目前飽含生活氣息且關注度高的信息時代時新產物,以此類素材命題,具有的高亮度的新穎性和吸引力。素材(二)來源于公共信息——政府公報,取材屬于與我國社會發展聯系極其緊密的注重生態保護、發展綠色經濟的時代范疇,體現出引領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精神。我們可以通過擷取以上兩段素材其中的文字片段或圖片,采用命題為學生作好角色模擬,利用實際信息打造符合初中地理核心素養情境創設,再根情境據創設給學生提出“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提高初中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示例2—1】培養和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及地理實踐力——對于中國冬季氣候特征的認知和應用:
天氣界盤點了2019年度中國最冷城市。圖2為我國日平均氣溫≤0℃日數的城市排行榜前10名。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命題①〉圖中位于我國東北地區的城市有_______個(答案“4”),我國東北地區的冬季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冬季漫長而寒冷,降水較少”)。烏魯木齊成為“凍哭城市”榜眼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上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緯度較高”);地形上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位于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海拔較高”);海陸位置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位于內陸,氣溫年較差大”)。
〈命題②〉如果廈門的小明同學明年1月份準備到哈爾濱旅游,那么請你給他關于攜帶行李最應該注意的事項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攜帶保暖性能好的防寒衣物”)。
【示例2—2】培養和考查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能力及地理實踐力——對于我國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政策、現狀的認知和應用:
2020年3月12日是我國第四十二個植樹節。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2020年3月發布的《2019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森林覆蓋率近23%,近1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帶動300萬人穩定增收脫貧。近年來,全國綠化委員會創新推出了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多種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讀圖5完成下列各題。
〈命題③〉如果你是山區護林員,你的工作地點最可能屬于下列哪個區域()(答案“D”)。
A.甲B.乙C.丙D.丁
〈命題④〉小田同學和家人們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積極參加多種義務植樹形式活動。請將以下做法和義務植樹形式對應填入空格(答案“志愿服務”、“認種認養”)。
小田向身邊親友宣傳綠化政策:______;小田家門口樹上懸掛小田家銘牌:________。
【命題評析】命題①利用“凍哭”城市排行榜素材,從我國各區域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方面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命題②則從氣候的各個影響因素上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再模擬學生外出“旅游”情境,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和實踐。這兩個命題從多方面培養和考查了初中學生的地理素養。命題③與命題④讓初中學生利用試題“參與”到“綠化祖國”的行動中來,考查了學生對中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區域認知能力,利用“小田同學”的模擬身份培養考查學生的地理辨析及實踐力,通過真實信息和模擬情境相結合進行實踐的體驗和探究,從而促進其地理核心素養實踐能力的拓展提升。
作為初中地理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初中地理命題與時新素材有機結合,重視初、高中地理課程銜接的重要性,站在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優化達成初中地理教學與育人雙重目標。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時期的重要任務和緊迫需求。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地理核心素養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與提升。精選時新素材,緊扣地理核心素養,通過精準命題將愛國精神、人地和諧、合作共贏等思想融入初中學生地理課程的學習與考查,突出價值引領和育人功能,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地理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熱愛祖國、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人類發展,是初中地理教師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一項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馮志旭,曾瑋.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地理問題式教學設計[J].地理教學,2019(24):4-9.
[2]張淑艷.學“地”明理,樹立人地協調觀——初中地理課堂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J].地理教學,2017(1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