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萍
摘要:研究性學習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發現、發明的心理動機去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來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和理解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校本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校本課程下,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需要教師挖掘數學課程的規律,為學生組織各種研究性活動。下文筆者談一談關于研究性學習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一、在數學情境中進行研究性學習
理解和認識數學的概念需要經歷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之后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數學概念,所以他們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分析概念。死記硬背是無法真正掌握數學概念的,而將數學概念融入實際生活中,以具體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和概念,有助于他們發現數學知識的本質和規律。
例如,函數這一章節有變量這一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情境。例如,火車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時,t小時共行駛了S千米。問在這個條件里哪個是變量?之后學生對這一數據展開分析,火車每小時的速度已經固定為60千米每小時。但是行駛時間是變動的,隨著時間的變化,火車的行程也跟著變了。因此,時間和路程是變量。由此,學生可以理解“變量”這一概念,之后,他們就可以分析函數變量間的關系,并列出函數表達式,將火車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二、在實踐活動中進行研究性學習
數學定理公式等都已經被數學家證明出來,我們只需要應用即可,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再發現和再創造的學習活動,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數學定理和公式,讓學生做一些數學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分析問題,挖掘規律,再次證明數學定理和公式,并且創造性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學生可以對數學規律進行充分的觀察思考和交流。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首先,教師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哪一條線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請繪制一條中位線,同時將中位線和中線進行對比,分析中位線的性質。在這個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首先繪制出一條三角形中位線,接著學生動手測量三角形各個邊的長度,各個角的大小以及中位線的長度,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進而得到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之后學生可以應用已掌握的三角形定理和性質證明中位線的性質。
三、在信息化課堂中進行研究性學習
信息化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制作成視頻,學生在學習平臺上自主學習。因為線上學習資源很豐富,所以學生可以綜合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對于難點知識,學生可以整合網絡上的課外資源去學習,并通過線上交流討論來學習。在信息化課堂上,教師可以將課程錄制下來,制作成學習視頻發布在線上學習平臺上,供學生課后學習,幫助學生強化學習效果,并且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中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三線八角)時,為了讓學生更透徹理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創設3D畫面,給學生展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進而使學生對其進行區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觀察清楚,因此教師可以將課件上傳到線上平臺上,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課件并鞏固課堂知識,進一步深化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驗研究性學習。同時,學生還能利用信息化課堂自主學習,進而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四、在小組合作中進行研究性學習
相比于小學,初中數學知識的復雜程度加深了,不少學生僅僅靠自己無法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可以針對某一問題展開研究討論,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出創造性的想法和點子,共同研究數學問題,進而掌握數學學習規律,讓學生跟上初中數學的學習節奏。
例如,對于九年級學習“二次函數”這節課,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研究二次函數知識,可將班上學生分為各個學習小組,并且給每一組分配一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和其他學生。在小組內,學生相互之間交流討論,分析二次函數的性質和圖像,探究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經過小組的研究討論,學生可以建立數形結合思維,并且用數形結合思維來解決函數問題。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共同研究數學問題的機會。
五、結語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并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在校本課程下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的發展,有助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個性、潛能開發。
參考文獻:
[1]何麗晶.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018):58.
[2]李業升.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初探[J].吉林教育,2014(6S):41.
[3]林和吉.基于“理解性學習”而教——以幾道初中數學題為例[J].福建中學數學,2021(0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