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摘 要: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需求。初三的學情決定了教師必須開展分層教學,要高度重視和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確保每一位學生均可以掌握知識,迎接中考。重點從四個方面來分析、論述初三化學分層教學策略,包括學生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和作業分層。
關鍵詞:初三化學;分層教學;分流分層
進入初三階段,學生的兩極分化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如果依然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必出現學困生無法及時消化知識、優等生“吃不飽”的問題,影響整體的教學質量。[1]因此,對于初三化學教學來說,必須承認和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積極落實分層教學。本文重點從四個方面分析、探討初三化學分層教學策略。
一、學生分層策略
學生分層的合理性可以直接影響和決定分層教學的質量,因而必須按照相關的原則和要求來完成學生分層。為充分確保學生分層的合理性,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主動了解學生,不僅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明確每位學生的學習態度。具體來說,教師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需求,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但這一層次不能處于固定狀態,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動態去調整。要嚴格防止出現“溫水煮青蛙”的情況,在班級中營造一種良性競爭的氛圍,給優等生和學困生均添加一些學習上的壓力,讓他們盡早感知到中考的壓力。
二、備課分層策略
在完成學生分層任務后,教師要在備課時積極地體現分層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幫助每一位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比如,在人教版“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節備課時,按照教材大綱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必須掌握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即“原子的結構及離子是由原子得失電子而成”。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優等生可以花費不多的精力便掌握這一知識點,如果讓優等生止步于此,不利于培養其探索能力。因此,在備課時教師可以適當延伸知識點,引入一些新奇的知識點來鍛煉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培養化學核心素養。比如,可以先向學生講解“原子的結構”和“離子的形成”這兩個知識點,這一部分的知識點要求所有學生必須掌握。而后向優等生重點去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相關知識,包括1~20號元素的排布順序、原子穩定結構、原子結構示意圖。通過這樣備課,相信優等生可以從本質上去理解原子和離子的轉變關系,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
三、授課分層策略
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教師在課堂授課時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區別對待優等生和學困生,確保每一位學生均可以掌握相應的知識點。比如,對于優等生來說,教師在講解教材知識點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去主攻中考題,要求學生去分析歷年的中考真題,在練習中考真題的過程中掌握中考命題的規律,確保可以短時間內直指中考目標。而對于學困生來說,雖然他們不擅長考試,但對化學這門學科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通過學習化學知識,他們可以很好地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因此,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在授課時要以基礎性的知識為主,幫助學生抓住中考中的一些必得分。總的來說,在初三的化學教學中,學生迫于中考壓力往往會顯得比較疲憊,為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保證課堂富有趣味性,而且可以聯系實際生活,讓所有的學生均可以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獲得更好的發展[2]。
四、作業分層策略
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點,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識點。為此,作業分層也必須納入分層教學的體系中。具體來說,在作業分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的掌握,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課后作業[3]。但總的來說,按照A、B、C三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讓C級別的學生去練習基礎題,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點,反復琢磨和深化知識點。對于B級別的學生來說,要在基礎題的前提下加強難度,嘗試去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安排一些實驗性質的作業,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知識點。而對于A級別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突破,作業的設置要確保量少、思考空間大,創新意識強,引導學生更多地去思考,在快樂的氛圍中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五、結語
分層教學是一種非常實用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初三的學生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在初三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從學生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和作業分層這四個方面來著手,幫助學生去解決化學學習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嚴格貫徹“尊重差異,分層教學”的教育教學原則,確保每一位學生均可以獲得很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財榮.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幾點體會[J].國際教育論壇,2020,2(10):79.
[2]牛芳芳.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分層教學探究[J].讀與寫(上旬),2020,17(3):196.
[3]鄭遠利,黃艷春,何志峰,等.淺談分層教學在初中化學中的教學實踐研究[J].江西化工,2020,148(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