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彥利
摘要:根據長期以來對于教育領域的觀察研究,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生一般都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尤其是在化學這種需要進行實驗活動的學科中更是如此。化學是一門離不開實驗的學科,其中的各種知識都需要學生充分發掘自己的創新精神去理解,所以化學教師應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因此本文分析并研究了一些當前化學教學課堂的不足之處,歸納了當前化學教學課堂中所展露的一些問題并探索了一系列幫助化學教師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對化學教學領域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 化學教學;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引言:學習化學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更需要具備相應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只有擁有這兩種精神與能力才能更好地進行化學實驗,探索實驗中所表現出來的化學知識從而在化學這門學科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從思維和實踐兩方面來提升學習效果。
一、當前化學教學課堂中的教學現狀
化學是一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科,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個比較優秀的思維能力,但學生的思維往往還處于一個發展階段,對于部分內容還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對于學生來說化學中的知識如果不結合實踐進行理解的話學習起來就比較難,因此化學的教學工作就需要教師針對性地展開。化學與其他課程比較起來不同之處主要是在于其教學內容不光涉及到很多理論知識更需要學生掌握應有的實踐知識,因此在這種學科背景下如果僅僅是遵循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遠遠不夠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的課程教學體系越來越完善,在新的課程理念當中,教育工作者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教學理念的提出,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挑戰[1]。經過調查,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由教師進行單方面的口述和板書,學生做的只是背誦記憶,部分教學思想比較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師就容易在教學課堂上忽略掉學生的學習感受,這種教學方式就會使得學生難以從這種學習中獲得參與感,因此這就導致學生無法真正調動起自身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學生展現出的化學學習積極性就不夠高漲,也就無法從單調的學習中培養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這也是初中化學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缺乏以及成績難以提高的原因之一,這種現狀就需要化學教師采取更多的教學方式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并引導學生去對書本上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二、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實驗環節加強實踐能力
化學是一門注重實驗教學的學科,充分利用實驗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實踐能力是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這個時候就需要初中化學老師從正確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對化學產生學習興趣。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并且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2]。在初中化學教學大綱中規定學生需要掌握的實驗中,教師可以挑選一些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操作的實驗來交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講解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項,然后由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化學實驗對于實驗的結果則需要學生進行詳細的記錄,實驗完成后教師要輔導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記錄并整理成報告。除此之外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仔細聆聽學生的實驗想法并在保證學生實驗安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積極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充分的實驗驗證,以此方法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對于化學教學內容中的“酸和堿的中和反應”這一章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完成課本提及的酸堿中和反應的前提下充分拓展思想,思考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還有哪些酸性或堿性物質可以發生酸堿中和反應并設計相應的實驗。這樣學生在進行實際的實驗操作時不僅可以回顧以往學習到的化學知識,也可以對這些化學知識進行實際驗證,從而進一步地鞏固已學知識。
(二)利用化學史教育培養創新
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3]。教學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存在著非常多的教學方法,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教育正是一種創新、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幫助學生開動頭腦、發揮創新精神以及加強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化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化學史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適當進行化學史教育已經成為了廣大化學教師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的重要教學手段,化學知識中所涉及到的元素、化合物、規律背后都有一個特殊的故事,它們都展示著化學的奇妙和魅力。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適當地為學生講述一些化學歷史和故事,讓學生通過了解化學背后的科學家的故事來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例如在學習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講述一些門捷列夫如何發現元素周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正是由于一個科學家創造性地利用卡片來記錄元素的名稱、相對原子質量、化合物的化學式和主要性質才奠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基礎,此后也是處于創新和探索精神,他對這些卡片用原子質量大小進行了排序,最終才創造了化學元素周期表。在這種學習化學史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在這種氛圍中充分領略到化學史上各種偉大人物的創新和探索精神,從而激勵自身去學習這種精神。除此之外在課外學生也更加容易出于這種興趣去進行相關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這樣在生活中也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化學是一門知識量大且雜的學科,這一類型的學科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教師在講臺上進行單方面的講解是非常難以達到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預期的,而想要在這一門課程上取得令教師和學生都滿意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初中化學教師轉變以往的傳統教學觀念并理解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而想要培養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就需要初中化學教師不斷探索更多的教學方法,利用實驗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等新型的教學方法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并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幫助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的課堂上充分提升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文靜,王志銀.學生實踐能力與自主學習方式培養探析——以高中化學教學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3): 104-105.
[2]張平,趙鳳香,龍鏡嶧,程丹,蔡曉娟,唐東東.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J].山東化工,2021,50(10):183-184+186.
[3]陳浩.創新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1(17):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