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鳳
摘要:導學案的應用能夠有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符合現階段教育教學目標,對學生數學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圍繞高中階段數學學科教學展開探析,分析探討導學案在此方面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力求發揮導學案之優勢,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文章圍繞教學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數學訓練、教學點評等多個方面展開。
關鍵詞:高中數學;導學案;運用策略
引言:
導學案是教師為學生學習自主性、積極性的調動而制定的一系列學習目標、內容與流程的教學活動方案,能夠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實踐,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但從導學案在高中階段的應用來看,并不理想,本文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實施、教學總結等三個方面展開,力求提升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
確定教學目標
確定導學案的教學目標是運用導學案于數學教學的首要工作。通過確定目標,明確課堂學生需掌握學習的內容及知識,能夠大大提升課堂實效性。在具體目標制定過程中,要遵循切實性原則,以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基礎,結合教材內容,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確保目標符合學生學習實情,同時,在教學中要實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態,適度調整教學。以數列這部分知識為例,此部分內容需要學生從基礎概念到實際應用均掌握,涉及到等差、等比數列、數列求和等等,內容相對較多,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就可以依據每節課的內容進行目標細化,減少學生學習壓力。同時,依據學生學習動態合理調整授課內容與目標,借助目標促進學生學習逐步提升。
組織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的重要方式,合理應用導學案可以有效促進合作探究在數學課堂的實施。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予以言語鼓勵和激勵,使其以積極的心態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探究,實現對知識深層次的探索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堂實效性均會得到大幅提升。具體可按如下方案展開:第一,巧妙提問[1];第二,科學引導;第三,頻繁鼓勵。以上述談到的數列為例,教師就可以率先列出一串數字,讓學生找尋其中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分析,并進行對比,以此來引導學生逐步探索數列知識,并予以鼓勵,鼓勵學生由理論知識向實際應用過渡。
落實精講點撥
精講點撥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式,其主要是針對教學重難點,旨在讓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內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導學案為參考進行點撥、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相關知識,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基于學生充分掌握基礎內容之上進行精講點撥,引導學生逐層突破教學重難點,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堂學習,既不會增加學生學習負擔與壓力,又能夠實現課堂質效的提升。為確保精講點撥的實效性,可以精簡講解內容,并并為學生創設思考空間,通過言語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學習、實踐,全面提升課堂實效性。
組織數學訓練
數學訓練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深化基礎知識,增強學習效果。而以往的數學訓練都是教師一手組織,以教材為主,且訓練量與訓練時機控制不當,使得數學訓練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使得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日漸消極。針對這種情況,可以以導學案為參考進行數學訓練,依據教學目標、課堂內容合理設置訓練題目,并減少課外訓練,將訓練集中在課堂,這樣一方面可以及時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幫學生減負,對學生數學學習具有積極作用。另外,還需要在習題的設置方面做出改變,減少定式習題的設置訓練,設置一定量的開放性習題,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使得其通過練習深化所學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及應用能力[2]。
實施教學點評
教學評價與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其能夠在深化教學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思維及能力。在應用導學案于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亦要做好點評工作,合理控制點評時機,為課堂教學畫上圓滿句號的同時,了解學生學習掌握情況,為后續教學、導學提供信息支撐。為確保導學案點評實效性,教師應從多角度、多方面實施點評,可以是教師自評、學生點評、師生互評等等,從教學內容、方式等多個方面展開,通過評價可以讓學生主體得到凸顯,且能夠協助教師反思、學生反思,進而推動教學整體改進。如此評價的實施,可以從根本上引起廣大師生對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視,實現課堂教學無障礙交互,拉近師生距離,對教學質效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結束語
導學案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學生學習消極懈怠的現狀,對學生學習、實踐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為確保導學案應用的實效性,應走出傳統教學的束縛,圍繞教學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數學練習及教學點評等多個方面展開,讓學生走出學習誤區,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參與數學學習,進而全面改善數學教學質效,增強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瞿小蠻.淺談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 2018(43)
[2]饒長根.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案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J]. 新課程導學, 2017, 000(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