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實踐式教學模式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有效實踐,對學生美術方面的綜合能力培養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美術課堂當中,對于自主、合作探究、實踐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為初中美術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實踐式教學;初中美術課堂;應用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下,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進行創新,目前自主,合作探究,實踐式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當中也收到了明顯的成效。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還能夠發展學生的美術思維,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下面就針對自主,合作探究,實踐式教學模式在美術課堂教學當中的應用策略進行詳細闡述。
一、創造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因為美術學科是集情感、審美和技能為一體的一門藝術學科,它不僅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術天賦,而且還要學生具有濃厚的美術興趣。但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初中生不重視自身美術學習,覺得學習美術是藝術生的必修科目,自己只要學好文化課程就可以了,這就導致學生從小就對美術失去了一定的興趣,在美術教學過程當中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要想讓學生對美術進行更好的學習,必須讓學生對美術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對美術進行重新認知,重視美術科目的重要性,發現美術學科的魅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樂意去學習,喜歡去學習,主動去學習。目前在初中美術課堂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學情境作為美術教學活動開展的一種輔助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情境創設的過程當中,老師首先要掌握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明確美術教學的目標,了解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學習需求,從而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促進學生對美術進行自主學習。老師在為學生傳授美術理論知識的時候,也可以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美術歷史或者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從而深刻領悟作品當中蘊含的深刻內涵。
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當一回蔡倫”相關美術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平時畫畫所用的紙是從哪里來的?”很多學生都積極回答是造紙廠生產的。接下來老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思考“那有誰知道造紙術最早是誰發明的呢?”自然而然很多學生就想到了蔡倫。然后老師可以鼓勵學生來講一講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歷史,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過程中對造紙術進行深度認知,感嘆古代人民的智慧,從而深刻體驗到一張紙所體現出的歷史價值。勾起學生對造紙術的好奇心,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造紙和裝訂圖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有效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二、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美術教學也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而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個性發展,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因為每個學生在成長經歷、生長環境、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方面的不同,他們在美術方面的水平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為了能夠在教學當中促進學生進行不斷提升和發展,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相關的教學主題展開相應的合作探究,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而促進學生不斷成長,不斷發展。不過要想促進合作探究在教學當中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首先老師要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老師要為學生創作自由、舒緩、和諧的合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合作熱情,進而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并對自身進行不斷完善。例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室硬件設施進行重新布置,對于課桌排列方式進行調整,可以將課桌四個拼成一組或者六個拼成一組,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能夠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對資料的共享,另一方面也方便老師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
其次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小組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合作探究最主要的是分組環節,合理的分組才能夠促進組內成員之間共同學習、共同發展,建立和諧友好的探究氛圍,最大限度發揮合作的價值。當然各小組還要明確分工,組內成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取相關的探究任務。例如在學習“多變的顏色”相關內容的時候,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來進行分組,可以分為花卉蔬果色彩組、建筑物的色彩組、服裝的色彩組以及自然界季節變化的色彩組。組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長項進行資料收集、探究記錄、探究點評等相關角色,最后在組里選出一個代表人物對小組的探究結果進行分享。同時在小組探究的過程當中還要對學習目標進行有效明確,學習目標不能過于復雜和簡單,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才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并且探究任務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深度,體現出合作的價值。一般在學習當中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解決,讓組內成員在探究的過程當中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得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最后在合作探究完成之后,老師還要針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肯定學生在探究過程當中的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要指出學生在探究當中的不足,明確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例如在開展“富有視覺沖擊力的設計——招貼”美術活動的過程當中,首先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一些公益廣告,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演示法讓學生感受創作的步驟和方法,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設計過程當中,每個組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有的組設計的是公益招貼,有的組設計的是商業招貼。組內成員首先要搜集素材,然后從素材中選擇必要的圖形,再根據主題對文字和標題進行選定,最后對構圖的形式進行確定。每個組都設計出了自己小組富有創意的招貼。老師可以針對每個組設計的招貼進行評價打分,小組之間也可以進行評價打分,最后對分數進行統計,分數最高者為本次探究活動的勝利者,老師也要給予相應的獎勵,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熱情和信心,培養學生在美術方面綜合素養,促進初中美術課程順利有效開展。
三、開展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所有的美術作品在創作過程當中其靈感均來自于生活和大自然。為了能夠讓學生創作出更加具有生命力的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和能力,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豐富的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效結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滿足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心理需求,讓學生獲得一種成就感,享受美術創作的喜悅和樂趣。因此美術老師一定要重視美術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在美術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要組織多樣化的美術實踐活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美術作品展。因為有的學生從小喜歡繪畫。針對這類學生老師可以引導他們舉辦個人畫展。每個學生在美術表達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一個繪畫主題采用自己擅長的表達方式來進行繪畫。例如水墨畫、粘貼畫、漫畫、手工剪紙等表達方式。老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將繪畫作品進行展示。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繪畫的自信心,而且也讓學生體驗到了繪畫的樂趣和成功感。
當然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繪畫競賽活動。美術競賽活動促進學生創作思維的不斷發展和提升,培養學生在美術創作方面的綜合能力。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地球保護日”或者“端午節”等相關的繪畫主題活動,學生可以利用圖片繪畫,也可以進行黑板報的創作,在作品當中充分體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賦予繪畫作品一定的深刻內涵,這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同時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對本土資源進行搜集。在本土資源搜集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在圖書館查閱資料,也可以在網絡上搜集資料,也可以開展社會調研,也可以自學,外出寫生等方式,了解家鄉的地方特色、鄉土文化以及建筑風格。例如鄉村獨有的庭院。在對這些作品進行鑒賞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相機將這些獨有的鄉村文化記錄下來,并在課堂上通過視頻、音頻、照片、速寫的方式給大家進行展示。同時學生還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針對自己收集到的相關資料進行分享,以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表達自己對鄉土文化的理解和認知。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到民間手工藝品制作坊親自觀看手工藝的制作過程,并參與到手工藝品的制作當中,讓學生親自體驗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實踐式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養和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老師要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要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此外還要舉行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促進初中美術教學活動順利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陳艷.關于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36):17.
[2]薛葉茂.淺議初中美術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途徑[J].好家長,2018(5):237.
[3]梅玉潔.美術課中如何讓合作學習更有效[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