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海菲
摘要: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重視,小學美術教材中許多內容都與我國的傳統文化相關,將傳統文化和美術教學相融合可以更好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小學美術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挖掘其中的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讓學生在欣賞和學習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其中的傳統文化,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本文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美術;美術教學
引言
新課標理念的不斷推進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美術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高尚情操。因此小學美術教學不但要對學生進行基礎教學,還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當中,從而推動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不斷改變。如此的方式能夠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一、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傳統文化情操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要做到潛移默化,讓學生在無聲無息的教學中受到傳統文化的洗禮和陶冶,使學生自然的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產生熱愛之心,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美術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從而加強他們對美術的認識。比如在學習《穿編的樂趣》這一節美術知識中,首先引導學生對穿編藝術的相關歷史知識進行了解,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過程中形成民族自豪感,然后在動手嘗試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采用這樣的方式能夠將學生的情感和精神融入到美術當中,能夠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為關注傳統文化,形成無聲的滲透。又比如在《十二生肖》一課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剪紙和手工彩泥制作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教師還應通過多種手段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美術鑒賞課程中,使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提升文化素養。比如在學習《中國畫與油畫欣賞》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欣賞我國的一些經典美術作品,讓學生對我國的繪畫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學生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當中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提高藝術鑒賞水平,陶冶傳統文化情操。
二、在筆墨教學中滲透民族藝術神韻
中國畫不僅是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作品,其中還蘊含者豐富的傳統文化,小學階段的學生欣賞中國畫能夠更好的促使他們對中華民族產生熱愛之情,并且能夠更好的發揚和傳承中國畫中的文化精神[1]。比如在學習《彩墨臉譜》這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學好本節的知識,教師應在課前進行充足的準備。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臉譜是一種線條分明、夸張與象征相結合的臉部造型藝術。通過本課的學習,能讓學生了解傳統臉譜藝術的造型規律及藝術特色,感受到京劇的藝術魅力,體會到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如何去彩墨去表現臉譜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之前學過的筆墨技法進行回憶。在正式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掌握三庭五眼的人物繪畫規律,并使學生逐漸掌握水墨色彩的基本結構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指導和啟發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在紙上展現人物特點。教師給學生展示生活中具有特點的人臉讓學生進行觀察和體會,并運用中國畫的畫法將具有明顯特點的人臉表現出來,通過水墨畫教學讓學生體會到中國畫的神韻并將其發揚廣大。如此一來在潛移默化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到美術作品中的文化價值觀和豐富的文化精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愛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情感。
三、在實踐當中體會和感受傳統文化
民間美術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同區域的民間美術作品也是不同的,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地方特色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用正確眼光去對待美術課程。首先,可以轉變教學方法,走出課堂帶領學生到實際的生活中去體驗和感受民間藝術,引導學生了解當地的民間藝術文化,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人文精神和藝術價值,通過美術實踐活動的開展傳承傳統文化。其次,教師帶領學生走進自然,體會生活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發現藝術,并在實踐當中體會和欣賞生活中的美術藝術。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郊外或者公園等場所進行寫生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觀察藝術。此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藝術館等藝術氣息濃厚的地方進行參觀,體會其中濃厚的藝術文化氣息與傳統文化充分的融合。
四、中國工藝和園林藝術中體驗傳統文化
美術鑒賞是學生學習美術必須擁有的一項技能,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可以更好的推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在美術教學中進行美術鑒賞能夠豐富學生多方面的認識和能力,此時教學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2],通過鍛煉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首先,在工藝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比如,在學習《珍愛國寶——古代的陶瓷藝術》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陶瓷的發展史,使學生對陶瓷的背景有基本的了解,然后講解關于陶瓷的設計和鑄造,從而使學生更深刻的了解陶瓷藝術。最后引導學生鑒賞具有代表性的彩陶和青花瓷等,這樣使學生不但對陶瓷的制作過程有基本的了解,還讓學生認識到陶瓷中的審美藝術,從而感受到鑒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產生民族自豪感。在學習《木版年畫》一課中,通過讓學生觀察、回憶、想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審美素養。其次,建筑藝術的鑒賞。比如在學習《我國古代建筑藝術》這一課時,教師給學生展示我國著名的園林圖片,比如圓明園、故宮、蘇州園林等,讓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了解到建筑藝術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并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美。最后給學生講解關于建筑的背景和意義,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建筑當中所蘊含的藝術價值。
結語:
總之,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美術教學當中,不但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繪畫能力,還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麗,趙芳紅.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J].智力,2021(20):57-58.
[2]湯潔瓊.傳統文化融合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