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菁
摘要:主要討論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當明確的立德樹人教學方向,通過數學文化、數學精神與課程教學相互融合,提高高中數學的育人作用,保證高中數學教學方向正確。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數學;數學文化
2017年《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對于立德樹人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數學教學應當以學生的全面長遠發展為根本,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序的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持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高中數學教師來說,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是知識傳播的主陣地,同時也是立德樹人、全面發展人、培養人的主戰場,要善于從以往的工作當中進行經驗總結,也要對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進行借鑒和吸收,為達到立德樹人教學任務作出努力和貢獻。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教育構成要素
(一)融入愛國主義情懷
數學領域有著十分輝煌的成就,誕生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數學家,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將我國取得的數學成就、我國在歷史上的數學發展以及數學家所擁有的愛國情操等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體會愛國情懷,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二)加強文化自信
數學是一種文化發展的產物,與其他人文社科類科目一樣,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文化視角出發,能夠更深層次地揭示出數學的文化本質,展現數學的發展歷程。在當今時代,數學文化當中的數學歷史、數學思想以及數學原理等,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巨大保障。教師可以從我國的數學成就出發,對祖沖之、楊輝等歷史上作出偉大貢獻的數學家進行介紹,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引導培養人生觀和價值觀
數學學習中正確的價值觀是數學學習的內驅力,同時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培養目標。在教學當中,教師應當依循數學教學感受-反應-實踐-內化的心理認知機制,從多層次教學出發,進行教學引導。同時結合學生的年齡情況,將符合當前學生年齡的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交付給學生,引導學生,點醒學生。其中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從生活場景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形成運用數學思維應對生活難題的意識;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則需要從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出發,引導學生形成以數學視角進行社會觀察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四)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數學教學主要是從數學的科學素養當中,引導學生形成面對學科的責任感,在不斷的規律當中理解數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責任感教學滲透其中,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大家庭”中身為其中的個體承擔起集體責任的意義,能夠憑借進取心來承擔起集體責任,引導學生產生集體主義精神品質。
(五)養成學生的創新精神
數學學習就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的不斷攀登的過程,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逐漸形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斷嘗試面向位置進行登攀。數學教師要對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全面的認知,能夠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培養方向,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環境。在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科學教學手段,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反思、敢于挑戰,不斷嘗試創新和突破。
二、基于立德樹人培養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以數學邏輯為基礎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當中的很多定理不需要學生進行證明,也不需要學生了解定理的星辰過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直接接受結論知識,而不必進行思考和反思。學生除了要能夠記住數學定理,還必須具備對于數學定理的深層次理解,以邏輯思維的方式來進行定理的分析。例如在進行《指數函數》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geogebro等軟件在課堂當中與教師共同探討指數函數所擁有的性質和最終形成的圖像,學生通過親手繪制圖像的方式理解指數函數所涉及到的定義域、值域等相關概念,培養學生科學化的思維能力,養成實事求是的鉆研探索精神。
(二)利用數學歷史文化感染學生
數學除了有大量的數學定理和公理等知識性內容之外,也包含著豐富且久遠的數學文化,這些文化有著文化的感染作用,能夠在學生接觸數學當中,起到震撼人心、引領精神的效果。中國古代歷來是數學大國,其中算盤、周髀算經、割圓術、圓周率等內容領先世界,為世界數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課程知識,將這些數學文化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學生受到文化的嘎然。例如在《方程的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介紹中國古代著名數學著作《九章算術》當中的算法形式,并結合“正負開方術”等數學技巧,幫助學生對一元高次多項式方程進行數值求解,在理解數學概念的同時,形成文化認知能力。
(三)激勵學生對事物進行不斷探索
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是數學立德樹人培養 的中點,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探索性思維的特征。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維想象和創新的空間,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得到充分鍛煉。例如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銳角三角函數、半圓等概念,引導學生發現任意角與銳角之間存在的數理關系,同時對三角函數圓周和半圓之間的倍數關系進行分析??梢圆捎眯〗M討論的方法,對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值進行探索和論證。通過自行探索、自主總結的方式,學生增強了對于三角函數的深層次理解,實現了對于以往知識的突破。
結束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應當從思維能力、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培養出發,組織開展教學工作全面創新,引入更多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春花. 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思考和實踐策略[J].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0(10):2.
[2] 張建祥. 立德樹人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J]. 考試與評價, 2020(9).
[3] 陳家才.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實踐[J]. 數學教學通訊, 20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