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會能
摘 要:情境創設是指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所設定的,能讓學習主體產生積極情感體驗的一種學習活動環境.這種教學方式在傳統教學中就存在,那時強調以教材與教學大綱為根本,依托教學內容設置情境,學生在此過程中大多被動接受的模式建構新知.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如今的教學模式發生了重大變革.情境創設與原來相比,變得更加靈活,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了主動參與。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
引言
在新課改的理念當中,更加注重改變“偏、難、繁、舊”的教學現狀,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基于這一要求,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和學生要保持積極的互動,處理好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探究、調查,從而完成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適當的干預。從實際情況來看,創設問題情境無疑是一種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輔助手段。借助問題情境,不但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且能夠給學生提供開放性的空間,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得到優化。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并合理地將其應用于教學全過程當中,以此來使問題情境更好地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意義
從實際情況來看,問題情境的創設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具體來講,其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優化課堂氛圍。相對于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問題情境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元素更加豐富,且形式更加多樣。所以利用教學情境,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使學生對學習過程產生期待,這樣一來,有利于彰顯數學課程的魅力。
第二,有利于增強教學活動的直觀性。教學情境是利用學校中的軟硬件設備創設的一種環境氛圍,問題情境作為教學情境中的具體形式,能夠在教學中建立起一種教學模型,并通過對問題情境的解釋與應用促進教學過程的開展。同時,借助問題情境,能夠激活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產生一種親歷性,從而轉變抽象性的教學模式。
第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問題情境的創設,則可以幫助學生經歷知識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從而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
第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優化創新思維的訓練過程。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啟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并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靈活選擇多樣化的探究方法。這樣一來,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高中數學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
(一)了解學生的特點,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
由于數學知識的呈現往往是抽象的、靜態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為了促使學生參與到知識建構的全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并以此為基礎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這樣一來,有利于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問題情境,以疑啟思
追溯到古希臘蘇格拉底時代,蘇格拉底就主張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談話法”與“問題法”進行教學.20世紀初,教育家杜威大力倡導“問題教學法”,問題情境就是他所主張的核心內容[1].由此可見,從古至今,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問題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創設令學生質疑的問題,以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在新課標引領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思想,也是踐行新課標理念的重要標志.良好的問題情境能解決學生思維的直觀形象性與數學學科的抽象性所產生的矛盾,讓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獲得數學的真諦。
(三)生活情境,雖化應用
華羅庚提出:“人們覺得數學是一門枯燥、神秘、乏味的學科,主要原因是學習時脫離了生活實際.”生活情境的創設,可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認識并建構新知,達到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目的.數學從生活中抽象而來,又反過來應用到生活中去.新知教學時,創設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能有效地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探究性問題情境
“以學生為主體”是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一。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發現與形成過程中,以此來充分發揮出學生的能動性?;谶@一要求,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這樣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五) 立足現實生活,創設實用型問題情境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社會環境會對學生的認知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從學科特點來看,數學課程與實際生活存在密切的聯系。個體的認知活動,必然是在一定的生活環境當中實現的。因此,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教師可以著眼于生活背景,創設一些實用型的問題情境,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使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認知經驗,而且有利于突出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
(六)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直觀化問題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課本內容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只是一種可靠的假設與解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排斥外部的引導,也就是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僅依靠教材內容是不夠的。為此,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入更加豐富的素材,創設直觀化的教學情境,這樣一來,有利于恢復數學知識原本的面貌。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主要包括兩種。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素材,利用互聯網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搜集和呈現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人文景觀、歷史故事、趣味問題等內容,以此來揭示數學知識的人文背景。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化抽象為具體。比如,在立體幾何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借助幾何畫板創造一種仿真的幾何圖形環境,并通圖形的拖動、比例繪制引導學生進行更好的觀察,并具體設計引導性的問題。由此可見,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信息技術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
結束語
總之,情境創設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要讓學生能從情境中提煉、總結出相應的知識與數學思想.除此之外,激趣、激欲、合理、扣題、統攝等,是情境創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實踐證明,良好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產生探究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參考文獻:
[1]田慧生,劉月霞.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2]曹才翰,章建躍.中學數學教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