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實用型、專業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教育領域的教學方向、模式也應發生變革。職業學校是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在新時代背景下,其物流專業課程教學也應迎合時代需求,以發展學生的專業素養、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工學結合”為理念,以“校企合作”為渠道,構建一體化教育教學體系,進而全面提升物流專業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職業學校物流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展開討論。
關鍵詞:職業學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踐策略
引言
在時代的高速發展進程中,各種先進的教育理論體系在職業教育領域中得到實際運用,尤其是工學結合的綜合型教育手段,應用范圍更是廣泛。通過以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構建出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開辟出更為廣闊的教學空間,賦予職校物流專業學生更多運用理論知識的陣地,從而實現學生在實踐中深化運用理論知識,并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實踐能力的形成。在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物流專業應積極契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理念,積極聯系企業,開辟實踐陣地,實現“學”與“用”的結合,進而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綜合型物流專業人才。
一、職業學校物流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踐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關鍵性組成之一,學校所采取的的教育模式關乎著人才的最終培育成果,當下社會的高速發展及知識經濟進程的不斷加快都對實踐、應用型人才提出更為廣闊的需求。而在職業學校物流專業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傳遞,且缺乏與社會企業之間的合作,能夠給予學生實踐、操作的空間有限,單一的教學形態無法滿足對專業型、應用型人才的培育需求,以致于物流專業學生的就業面臨較大困境。要想從根本上實現這一問題的解決,就需要積極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及變革,積極聯合企業,采用集理論實踐為一體“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拔高學生的企業適應能力,保障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獲得經驗,能以較高的素養順利參與到社會崗位當中。因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運用不管是對于學生今后的就業,還是對于職業院校本身教育理論、模式的變革,都具備極大的現實意義。
二、職業學校物流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策略
1.強化校企聯動
為有力推進促使職業院校物流專業的校企協同育人,職業院校首先要注重和企業之間的業務信息交互、溝通。學校應該給予學生或者教師提供外出實習的機會,定期組織在校學生或者教師一起到物流企業進行實際工作體驗,到公司展開實習,分析公司到底需要何種人才,教師在實習工作之后就可以展開針對性教學。學生外出實習后,對物流行業人員有了最真實的了解,明確自己將來的職業定位及學習發展方向。通過校企聯合,加強院校和物流企業之間的學術互動、交流合作,給在校學生提供外出實習和就業機會,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并滿足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2.落實校企協同
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是職業院校教育的核心,要想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有效落實,學校要立足于社會的實際需求、立足于學生的就業,明確物流職位的具體需求,制定明確的教育方向,以培養出滿足物流企業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學校方面要積極聯系企業,開辟校內實訓基地,構建出“校企合作”“校外實訓”等新時代教育的大格局。例如,在校內,職業院校可以構建出“校中企”的實訓模式,讓物流企業直接參與到對學生的教學和日常培訓工作中,聯合學校教師共同參與教學,幫助學生既收獲專業物流知識,也具備實踐能力。而“企中校”則是在企業中開辟實習基地,讓物流專業學生直接參與到企業工作中,在實踐中實現各項能力和素養的快速遞增。學校和教師方面應鼓勵學生企業的崗位實訓當中去,將其納入學分系統,增加學生外出實習的機會,學生將會在實訓中獲取更多經驗,增強其實踐水平,真正做到行知合一。
3.整合課程內容
職業院校物流專業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發展學生職業技能,促進學生有效就業。因而,課程內容的整合非常重要。職業學校物流專業要整合專業課程教材結構,按照物流崗位要求撰寫面向教材,讓學生真正能夠真切地把握物流企業的具體需求,學校方面要深度研究和研討,找出物流企業具體需要哪種人才,需要哪些知識技能,然后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教材編寫,讓學生所學知識直接導向職業,且在教材中,也需要添加一些發展學生拓展能力的內容,這些能力必須要和社會相契合,如社交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課程知識的整合和校本教材的開發尤為重要,只有優化教學內容,才能讓教師所傳遞的知識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指明方向。
4.優化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體系是核心,通過對物流專業教學模式和體系進行綜合性評價,幫助學校和教師進一步把握自身在教育模式運用上存在的缺失,進而實現針對性優化,助力學生取得最優發展。所以,職業院校要在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一是“校企合作”教學體系評價,二是課堂教學評價。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評價主要包括資源分配、學習成效、學生就業等多個角度,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幫助其找出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中存在的漏洞,進而采取針對性的優化策略。而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則是多元化的,物流專業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等多種不同形式融入教學點評中,從全新的評價角度出發,找出教育方法上的漏洞,全方位實現教育體系的創新,最終提升物流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相關性的融合擴展能力,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結束語
現代教育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職業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其物流專業的發展也應和時代發展需求相契合,在教學目標上和社會需求接軌,在教育體系的構建上,積極秉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指導理念,和社會物流企業接軌,構建現代工學一體化教育體系,通過多個層次的優化和變革,構建出更加高效的專業教育教學體系,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水平綜合型物流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沈鈺琳.加強校企合作,創新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物流專業為例[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26(01):55-59.
[2]余雷.職業學校物流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與探索[J].考試周刊,2015(57):184-185.
[3]王丹丹.職業學校物流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與探索[J].中外企業家,2020(1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