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菊
摘 要:新課改理念強調各級各類院校的課程應發揮育人功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涵蓋基礎道德與法治內容,還肩負著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任。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核心素養”滲透策略,有效創新課堂教學過程,深度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工作,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學科思想、培養學習認知,積極開展創新性、創造性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教學方案制訂中,明確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在適宜的教學情境、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強化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應用與理解能力,更為高效、多樣地開展實踐學習活動,助力學生逐漸形成學習思想、強化學習能力,為學生高質量開展探索學習提供支撐。另外,教師要根據當前初中生的“三觀”特點,有效強化道德與法治的引導與教育意義,促使學生全面整合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內涵,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學習與應用成效。
一、掌握核心素養內容,保證教學的目的性
想要培養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需要靈活運用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的。現如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更注重初中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符合當下的素質教育核心價值觀,因此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需要掌握教學的核心重點,讓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具目的性。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優化課堂程序,不再過多強調書本上的理論,而是選擇尊重學生的個性,應用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培養。教師還可以應用新媒體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從而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教師通過教材與實例相結合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事件的核心思想,從而提高自身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教師只有充分掌握道德與法治的核心思想才能夠明確教育目標,以此幫助初中生實現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其優良品質與綜合素質,能夠為初中生日后順利地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具備優良品質,成為社會棟梁。教師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課程內核,讓教學過程更具目的性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教師還需要將課程落實于生活,以此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自身立場,通過規范化的學習,學生在政治方面要堅定自身信仰,做到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以此成為政治立場正確的優秀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完善自身人格,提升其思想覺悟,讓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與崇高的理想。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 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其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學生自身需有主見,不被他人輕易動搖思想,成為人格與文化水平共同發展的人。另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國際時政,為學生定期進行時事科普,將教材中的思想觀念與國家大事相結合,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還能夠拓寬學生眼界,培養學生關注時政新聞的習慣。學生了解國家的法治建設與法律法規,就能夠明確了解到違反社會規則與國家法律帶來的嚴重后果,讓初中生在少年時期明確遵紀守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以此明確正確的發展道路。
二、課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健全學生人格,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
初中生作為中國公民,與成年人一樣擁有自身權益,在受到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的修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要為學生科普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更要注重學生人格的培養。初中生年齡普遍在 10 歲以上,此時正是塑造其人格與三觀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抓住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以此培養出心理發展健全、三觀正確、文明禮貌、具備自身思維能力的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正確成長,為學生日后的發展道路提供正確的引導,但學校的教育并不是學生教育的全部,家庭環境同樣會對學生的成長帶來影響。
三、引導學生積極探討,活躍德育課堂氛圍
素質教育課堂強調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多以理論教育為主,其中包含大量的法規與條例讓學生望而卻步,大多采用機械化的記憶應付考試,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因此,教師要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充滿興趣。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除了對理論知識與條例的講解與普及,教師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 理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型課堂,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積極探討,以此活躍道德與法治課程氛圍,帶動全體學生共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與消化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更能夠借助師生間的討論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達到提升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目的,培養出品德高尚、遵紀守法的學生。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思想還未成熟,此時是培養其人格、為其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的重要時期,教師應用師生互動型課堂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讓學生隨時處于思考狀態,以此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根據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理念,搜集和查找多元化課堂教學資源,促使學生在新穎、奇特的教學理念下,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認知,積極開展創新學習思想,從而高質量、高效率開展學習活動,為學生綜合性、創新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另外,教師要結合新課改教學目標任務,有效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成效,全面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認知能力,進而巧妙運用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活動,促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內涵,助力學生良好學習與創新發展,全面增強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實效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
參考文獻:
[1]李佳. 拓展思維強化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2017(78):133.
[2]黃建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J]. 知識窗(教師版),2021(6):82.
[3]林鶯.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適切性落實[J].學苑教育,2020(2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