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威
摘要:生態課堂是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智慧的課堂,是教學相長、師生和諧發展的課堂。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態課堂”成為當代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并被大量地運用,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從生態課堂的角度來看,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樹立生態教育觀念,營造生態環境,使教師、學生、環境等積極因素和諧共存,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從而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生態課堂;創新教學
生態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它包括教師、學生和課堂環境,三者之間存在著聯系、聯系和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要創造學生的自主、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生態教室的角度,對中學英語的創造性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優化課堂教學節奏,促使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根據“開始—發展—高潮—下降—結束”的心 理節律,配以相適應的“緩—漸快—快—漸緩”教 學節奏。教學節奏與學生的心理節律變化合拍時,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 康發展。
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九年級 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的教學步驟為例: 熱身———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漸緩):讓 學生描述教師的外貌與性格,使其在“頭腦風暴”的 過程中復習描述人物的形容詞。 導入———增加新的語料(激趣):展示教師大學 時代的照片,導入目標語言:“I used to be short,and now I’m still short. I”學生:“used to be heavy,but now you’re very thin.”教師:“I used to have long straight black hair. But”學生:“now you ...”教師:“I didn’t use to wear glasses,”學生:“but now you wear glasses. People sure change.”由于學生對與自己朝 夕相處的教師的一切都很感興趣,在與其呼應的過 程中很快就接受了新的語料。 師生互動———運用新的語料(漸快):教師手指 向哪位學生,該學生就用目標語言回答“What did you use to be like?”這一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把 握契機,不僅為下一環節的活動呈現了語言范例和 重點,而且達成了知識與情感目標。如有一位學生 說:“I used to be wild and fight with others. But now I never do this.”教師好奇地問:“What made you change? ”學生幽默地回答:“I used to be taller and bigger than others. But now they’re bigger than me.” 教師裝著打人的樣子:“They will beat you if you fight with them.”(全班笑) 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情 感教育:“Being a gentleman is a wise way. We all prefer gentle boys like you.”有了這樣語料豐富的范 例,為下一步生生互動作了很好的鋪墊。 生生互動———反復運用新語料(快):學生拿自 己的照片跟同伴對話。活動前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 作準備,活動中要求他們必須使用目標語言。基礎 較薄弱的學生可以只使用目標語言。如 A:Youused to be short. B:Yes,but I’m much taller now. People sure change.基礎扎實、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可 以按照師生互動中呈現的范例進行對話。 展示———共享知識經驗(快):讓學生兩人一組 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對話,使其有在公眾場合交 流、表達創造性思維的機會。教師要求學生的對話 中必須使用目標語言。在兩三組展示完畢后,教師 讓其他學生運用“She / He used to be / have...”復 述,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聽、寫(漸緩):讓學生聽兩個關于別人過去外 貌與性格描述的對話,并運用目標語言填空。 布置作業:教師播放歌曲 Yesterday Once More,布置書面輸出任務:請以 How have I changed?為 題寫一篇文章。教師告訴學生,將會把他們所寫 的文章修改、整理后裝訂成冊,形成班級的第一本 小冊子,并把這本小冊子命名為 Know you,Know me! 在常態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確保整堂課節奏緊 湊,特別是在學生思維最活躍,理解、接受、應變能 力也最強時,施以快節奏、大容量、大密度的教學,完善提問方式,以手勢代替口頭指令。這樣既可以 節約時間,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又能使其借 鑒教師流暢的語言,增強語感。
教學形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寓教于 樂。教師可以采用音樂、圖片、游戲等引導學生進 行多感官的學習。活動不一定繁復,但須根據不 同的語料合理設計且具有開放性、生活性、發展 性、創造性和生命性,要使師生愉悅,且因為生成 了精彩的對話而笑聲陣陣。在這樣的課堂中,學 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和能力,更是真正意義上 的發展。
二、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越來越重視英語 教學要從實際生活出發,鼓勵教師引導學生去自主學 習、積極主動地接受知識,使教師、學生與課堂環境達 到和諧統一、協調發展的狀態。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地 構建初中英語生態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 程當中,教師應該在課堂的各個環節上全面發揮學生的 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每個環節當中的主人,引 導他們通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小組合作,積極思維 等重要的學習活動來深入到語言學習本質,并在這個過 程當中全面地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當中,為了能夠有效地 構建生態課堂模式,教師必須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進行語言學習,尊重學生在學 習過程當中的具體的語言學習規律,進而能夠有效地提 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積極創設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
生態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一種和諧、積極、輕松的 課堂教學模式。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之下,學生才能夠不斷地樹立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并樂于參與到教師 所安排的有關語言學習活動當中。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創設較為輕松的課堂學習 氛圍,從而能夠為學生的高效的語言學習打下良好的生 態環境方面的基礎。當然,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 容和課時教學目標,通過運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的創設。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盡快轉變教學理念,以生態課堂理念作為教學的最高境界,樹立生態發展觀,不斷改善和優化教學環境,營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維持課堂生態的平衡,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快樂,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促其會學、樂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偉艷.加強閱讀教學 提升寫作質量——初中英語閱讀和寫作的相互關系思考[J].中學生英語,2021(42):74-75.
[2]湯雅舒.初中英語課堂中培育民族情懷——探析初中英語教學中民族情懷培育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1(4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