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華
【摘要】空間觀念的形成與培養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臻g觀念可以幫助學生做到將實體物品與空間幾何圖形相互轉換、以及給出三視圖,可以將其轉換成幾何體等。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尤為重要。為此,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將簡單的數學圖像轉換問題上升到抽象思維與理性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悟到人生道理。因此,建立空間觀念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空間觀念;小學高年級數學;體積與容積
小學階段的空間幾何是小學數學最重要的學習內容,教學目標大體是讓學生了解幾何圖形的種類、名稱、構造、形狀以及會基礎的計算。從而讓學生在做練習題時,可以做到豁然貫通。所以,教師要充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對數學空間幾何的理解能力。此時,教師要利用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構圖訓練,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一、引導學生用感覺器官去感受并認識幾何形體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其特有屬性,人們認識事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感官對其形成自己的認識。只有對事物進行感性認識后,才能理性理解事物。小學生的感官理解尤為迅速,對新鮮事物的理解很快,對于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他們都可以展開想象力去思考學習。
例如,在教學《體積與容積》這節課時,筆者就利用學生的視覺與觸覺的認知來引導學生認識。筆者在講授體積與容積的區別時,拿出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有一定厚度的鐵盒,提問學生“鐵盒的體積和容積是否一樣”,然后讓學生運用書本上的公式來分別計算一下。之后,向鐵盒中倒滿水,從而證實鐵盒的容積和體積是否相等,鐵盒中的水就代表鐵盒的容積,倒入事先準備的量筒中,即可證實。驗證結果是,鐵盒的容積與鐵盒的體積是不一樣的,其體積要比容積大。產生區別的原因是,鐵盒是有厚度的,而這厚度是包括在鐵盒的體積中。相信學生通過這個簡單的實驗對幾何形體有了初步的認知,對本節課所講述的知識印象深刻,可以充分地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做練習題中去。
二、緊抓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知識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在鞏固練習環節,就可以體現出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有的學生一遇到綜合性強的題就無從下手,一步一個坎;而有的學生,能熟練地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遇見綜合題也絲毫不畏懼。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在上課時認真聽講,動腦筋領會知識,腳踏實地地學習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幾何體之間的內在聯系。
例如,在與學生探究《體積與容積》這課時,在新授之前,筆者讓學生對基本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等的點進行鞏固,并布置了幾道關于求平面或立體圖形的面積的習題,讓學生們練習。這有效促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了解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系。而在評講《體積和容積》這課的一些綜合練習時,讓學生再次去鞏固體積和容積的概念,使學生對重難點知識更深入地進行理解。
學習數學概念本是比較枯燥乏味,可是圍繞教學目標細心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就會使課堂教學高效。所以,學生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基礎知識進行反復的運用,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解決每一個問題。
三、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發展空間觀念
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事物離不開知識的解答。小學生對空間構圖的理解,都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我們可以得到對幾何圖形的基礎理解。就理論學習而言,學生可能不愿意主觀地去了解幾何圖形;但若能動手實踐來學習新鮮事物,學生則會更有興趣??梢?,通過學生自己實踐所得知的理論知識,會比死記硬背更讓他們記憶深刻。
例如,教學《體積與容積》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家里尋找所學過的幾何體,然后帶到課堂中。在上課時,教師讓學生們測量取他們所帶幾何體的長、寬、高,并利用體積公式計算出幾何體的體積。之后,讓學生用水充滿幾何體,然后再依次將幾何體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且同時依次記錄量筒的刻度,量筒的刻度所代表就是這些幾何體的容積,接著與剛上課時每位學生所計算的體積進行對比。又如,在驗證“形狀改變,體積未變”這一結論時,筆者讓學生按課前的分組動手把同樣的一團橡皮泥捏成球狀和長方體,然后提問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哪個體積大?”他們都會很肯定地回答:“一樣大?!庇袑W生回答得更準確:“兩種情況所占空間一樣大?!?/p>
因此,通過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學習《體積與容積》知識內容,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建立了學生的應用意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建立學生幾何空間思維能力,更清晰地認識空間觀念
空間形體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小學數學的幾何也大都是生活中出現最頻繁的幾何體。在解決問題之前,要建立學生幾何空間思維能力。當學生充分地理解了空間幾何的構圖規則時,他們遇到綜合題也會思路清晰地解答出來,因此,培養學生的幾何空間思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與學生學習《體積與容積》這節課之前,筆者認為可以準備較為復雜的幾何體,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憑空將幾何體拆分成自己熟悉的幾何體形狀,然后說出名稱,教師給與適當提示。這個方法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想象,而不用完全依賴于書本上的知識。這也讓他們意識到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知識,促使他們提高對數學學習的專注力。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幾何空間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排除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干擾;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由感性的思維上升到理性的思維,在頭腦中將抽象事物形成具體的形象;促使學生在感知形體、操作實踐、理解幾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幾何形體的特征,從而完整地思考問題,解答問題。
參考文獻:
[1]范笑玲.中年級“圖形的認識”教學中學生空間觀念培養的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9(8):26.
[2]英昌如,王明紅.小學高年級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分析[J].中華辭賦,2019(6):25-26.
[3]李雯.淺析小學高年級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100.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