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英

摘 要:文章以情境教學法作為研究對象,簡單分析了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對策。首先,利用文獻資料法和定性研究法,針對情境教學法的概念和基礎特點簡單進行分析。其次,分別從強化學生數學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活動頻率及教學效率三個方面分析了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價值。最后,指出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需要教師遵循實用性、客觀性、全體性和趣味性的原則,針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提出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利用學生認知沖突開展情境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情境推動學生建模能力發展、利用問題情境促進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發展等幾點應用對策。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法;有效應用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情境教學法已經成為各階段教育工作的首選教學方法,從某種程度上看,教學情境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利用各種有形環境以及無形精神文化氛圍,將教學過程中的認知信息逐漸轉化為學生的情感信息,確保學生能夠在情感共鳴的影響下深化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的一種教學環境。高中相較于小學和初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理解難度有所增加,在教學設計環節,需要教師以新課標要求作為出發點,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及發展需求保證教學情境邏輯性和規律性逐漸凸顯,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學情境的影響下全面發揮其想象力優勢,根據教學情境指引學生逐漸掌握和應用各項基礎知識。故此,本文通過研究分析高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應用對策,為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普及應用提供
參考。
一、情境教學法概述
(一)概念
情境教學法是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設直觀、形象的教學場景開展的一項教學活動[1]。在教學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會使用情境再現、角色扮演或者多媒體設備等方法形成貼近學生真實生活且十分形象的教學情境,確保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長時間集中,跟隨教師的教學計劃學習各種基礎知識,有助于激發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興趣,全面調動學生在高中數學方面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活躍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二)基礎特點
1.以情育人。各學科的教育工作因為帶有十分明顯的情感色彩,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因為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下,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其建設良好和諧的學習環境,需要滿足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的精神需求,引領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三觀”[2]。
2.實踐創新性特征。基于應試教育理念形成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始終存在著呆板、枯燥的缺陷,而情境教學法則是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以及特點,真正做到以教學情境作為紐帶,尊重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高中階段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也可以變得更加豐富[3]。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價值
(一)強化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
雖然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抽象性特征更加明顯,但在教學中的情境滲透非偶然事件,而是教師根據教學工作目標以及實際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科學解讀數學基礎知識背后的含義。教師在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設計的各種習題能夠全面擺脫應試教育理念下題海戰術的負面影響,綜合考慮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通過勞逸結合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基礎的數學知識,根據實際的教學情境,合理地應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4]。
(二)課堂互動頻率有所提升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高中階段數學教學工作的方法和理念都處于一種持續發展革新的狀態,理論知識灌輸的教學方法不僅無法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基礎知識實質,甚至會帶來學習質量和效率下降的問題。高中數學的教學情境創設可以幫助教師根據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環節以及方法,創設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情境,有效銜接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有助于提高師生互動的頻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希望教師對于學生的知識表達和理解全方位傾聽,理解學生的學習思路,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體系持續進行觀察,做到在全方位掌握學生知識學習優劣勢的前提下,保障后續的課堂教學情境能夠符合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在情境教學法運用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頻繁溝通以及交流,能夠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確保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和質量都能夠明顯提升[5]。
(三)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在情境教學法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對各項基礎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對比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在思想方面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并不困難,最終尋找到符合個人實際發展特征的正確方法,深化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避免在問題解答過程中反復出現錯誤。情境教學法有效扭轉了之前高中數學的理論知識灌輸教學理念,能夠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環境,完全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可以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為今后高質量數學教學課堂的建立奠定堅實基礎。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1.實用性原則。情境教學法作為現代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全新教育方法,也是為了幫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輔助手段,教學情境是為各項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提供服務的。教師需要在分清教學主次的前提下,保障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確保教學情境能夠幫助教師解決學生在知識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全體性原則。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情境需要保障面向全體的學生。教學情境設計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推動全體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和進步,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平均水平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確保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被全面調動,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
四、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有效策略
(一)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教師要以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作為出發點,綜合考慮實際的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確保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立的教學情境能夠附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頻繁的各種常識性知識,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感,完成基礎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鏈接,保障學生在主觀意愿方面能夠接受教師想要傳達的各項數學基礎知識。
高中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天性相對活潑,對于各種體育運動有著較高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在引領學生學習概率的相關知識時,根據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創設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可以將足球比賽作為出發點向學生提問,“分別有甲、乙、丙、丁、戊五支隊伍。甲隊伍擁有戰勝其他隊伍的概率,具體的概率是0.6、0.7、0.8和0.5,讓學生求解最終甲隊能夠取得勝利的概率”。
(二)利用學生認知沖突,開展情境教學
高中數學中的情境教學法能夠幫助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但依舊需要在理念方面持續進行滲透,保障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逐漸接受情境教學法,但卻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情境教學方法,需要在最初階段由教師為學生創設高質量的教學情境,持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及感受,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的質量,全面發掘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和應用方面的潛力。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共同學習“函數奇偶性”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為奇函數,則存在=,換言之,。假設,作為一個奇函數,讓學生思考能夠得出怎樣的結論”。在問題提出之后,學生會根據教師已有的語言全方位進行思考,部分學生會得出,部分學生則會認為=。在學生積極討論的過程中,其注意力保持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已經掌握的奇函數定義對是一條有關原點對稱的曲線上的任何點,則意味著位于這條曲線上,故此在是奇函數的情況下,能夠得出=的結論。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建模能力發展
在我國信息化教學持續推廣和應用的背景下,多媒體技術為數學教學情境創設提供了現代技術支持,尤其是在多媒體視聽效果的影響下,虛擬情境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全方位進行感受,情境創設效果能夠明顯提升。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和技術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利用模擬軟件或者是動畫效果實現抽象知識與概念的形象化展示,幫助學生加深對于這種抽象的基礎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影視劇、動畫片段,展示相應的數學問題和知識,讓學生再代入真實情境,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視聽化效果,創造良好的環境,引導學生在完成情境創設的情況下,實現師生和多媒體之間的有效配合,但教師確實要始終遵循有效教學的基礎原則,避免學生因為過分關注教學情境而忽略課堂知識點學習的問題發生。
以多媒體設備為基礎創設的教學情境,能夠對各種抽象知識進行具象化展現,有助于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發展。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共同學習指數函數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和解析指數函數的具體概念。教師可以優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最為熟知的細胞分裂的動畫,一個細胞經過多輪分裂之后能夠形成多個細胞,隨后向學生提問,細胞分裂的速度十分之快,讓學生思考細胞分裂次數與細胞數量之間的關系。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會對視頻中的畫面全方位進行觀察,利用觀察得到的數據和計算,發現二者之間的規律。教師為了優化學生思考的方法,可以將細胞分類的模擬視頻逐漸轉化為樹狀圖模型,最上層只有一個細胞,每一層細胞都會分裂成兩個,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對于每一輪分裂之后的細胞數量進行記憶。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于兩個數量關系進行探索時,學生也很容易自覺地聯想到函數關系,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細胞分裂的次數和細胞數量分別設置為和,根據已有樹狀圖像對二者間的關系式進行求解。在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影響下,學生會將這個數字的細胞分裂的內容逐漸轉變為1、2、4、8……這類數字規律問題,指數函數規律可以在這種形象的教學模型的影響下全方位展示,有助于學生建模能力的提高,對于指數函數特征的理解也變得越發深刻。
(四)以問題情境促進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
數學學科的本質就是幫助學生發現和解決各種問題,教師建立的問題教學情境對于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建立問題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以問題探討作為切入點,進行知識的深層學習,將各項問題和基礎知識層層遞進,與真實生活常見的各種現象進行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化的數學思維。
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將高中數學的基礎知識逐漸進行滲透,在建立教學情境的情況下,由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索,達成既定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共同學習“空間中的平面關系”這部分知識時,因為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正在不斷提高,導致抽象的概念和內容在學生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混亂的現象。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提問形成串聯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逐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于各項問題全方位進行分析,掌握對應知識點的內涵。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空間中直線和平面位置關系、一條直線和平面出現公共點時是否存在平行關系、直線和平面都具有無限延伸的特性如何判斷直線和平面存在公共點等問題。這種層次遞進的問題引導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對直線和平面之間可能會存在的各種關系全方位進行分析,提出二者關系的判斷方法,在持續拓展學生問題思考思路的同時,通過學生小組間的合作學習能夠得出對應的結論。
結束語
情境教學作為一種貼近高中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現代化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掌握各種基礎知識,并在實際生活中遷移應用。教師為了提高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效果,需要在遵循客觀性、真實性、全體性、趣味性等基礎原則要求的前提下,始終尊重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產生的認知沖突開展情境教學,配合多媒體教學情境、故事教學情境和問題教學情境的應用,確保學生能夠在激發對于數學知識學習興趣的前提下,集中注意力主動進行探索和研究,推動學生數學思維以及數學學科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興榮.試論高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讀寫算,2022(25):75-77.
[2]徐峰,陸曉芳.高中數學情境教學法探討[J].高考,2021(25):39-40.
[3]劉青.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
用[J].試題與研究,2021(8):116-117.
[4]王靜.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研
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93.
[5]王艷芬.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2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