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信息技術在人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在信息化背景下,職業學校英語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探索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教學案例,探究了如何合理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中職英語課的課前、課中和課后環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完善多元評價模式,構建中職英語智慧課堂。
關鍵詞:信息化;中職英語;智慧課堂;構建策略
作者簡介:沈樂聲(1980.10-),女,河南平頂山人,福州機電工程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近年來,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互聯網+教育”時代的需求,以智慧課堂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智慧課堂以課堂為中心,教學為場景,效果為重點,數據為互通,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實現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雙向提升。若能夠構建起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英語智慧課堂,將會大大提升教學效果,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智慧課堂概述
智慧課堂指通過構建智慧學習環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運用高效的智慧教學法 (Smart Pedagogy),使學習者能夠獲得個性化服務,促進學習者進行智慧學習(Smart Learning) 的課堂。智慧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融合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充分整合交互式電子白板、電子屏幕、電子教材、教師端、學生端、管理端等設備資源,有效推動全方位、立體化的師生互動,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推送和及時、全面的評價反饋,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中職英語教學應用智慧課堂的必要性
當前,信息化是時代發展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為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信息化為引領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態。但現階段中職英語教學現狀并不樂觀。雖然在國家的大力推動與支持下,信息化教學基本上已經普及,信息化手段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教師的信息化使用能力有限,加上受傳統英語教學方式的影響,大多數中職英語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師以講授展示為主,課堂上交流和探究較少,學生仍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以中職學生為中心,將信息技術與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建中職英語智慧課堂,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職業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中職英語智慧課堂構建策略
(一)課前:激活教材內容,活躍學生的思維
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提前感知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準確把握學習重難點,避免盲目性聽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學生的預習任務完成情況,能快速抓住學生的薄弱點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有效教學。以往的預習任務固化單一,流于形式。比如,讓學生預習對話,就讓學生把對話讀三遍;預習課文,就讓學生閱讀文章,總結文章大意等。學生由于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預習時總是大打折扣,甚至不去預習。而智慧課堂給預習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臺和手段。
1.使用問卷進行有效的課前調查。問卷星、調查派等都是很便捷的在線問卷調查、測評、投票平臺。教師通過它們將預習任務以問卷的形式發放給學生。例如,在講解“What's your hobby?”一課之前,教師將表達興趣愛好的常用單詞上傳到問卷星上,讓學生選出他們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教師既督促他們預習核心詞匯,又了解了他們的真實學習情況。教師也可以以投票的形式組織學生預習,比如在“I've tried all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這個單元的閱讀教學中,讓學生以投票的方式在問卷星上選出自己平時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以及大城市交通擁堵的原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上課時通過呈現問卷調查結果,順利導入正題。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進行預習,也能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優化教學方案,提升教學效果 。
2.使用網絡資源,進行知識拓展。網絡中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歷史、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豐富自身的知識,陶冶情操。例如,在學習“Why was it built? ”一課時,由于課本內容涉及故宮、泰姬陵、比薩斜塔、自由女神像等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在課前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上網搜索這些著名建筑的相關資料,如建筑物的圖片、地點、修建時間、修建原因、修建者等,完成調查信息表。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進行了文化滲透。
3.使用學習平臺,進行預習成果測驗。超星學習通、雨課堂、藍墨云、UMU等都是使用便捷、操作簡單的智慧型教學工具。下面以我校大部分英語教師使用的學習通為例來展示其在預習成果檢測中的運用。學習通是基于微服務架構打造的課程學習、知識傳播與管理分享平臺。課前教師在學習通上發布預習測試題,學生答題后,后臺可以對測試成績、答題情況進行詳盡的數據分析,教師據此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和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學生還可以通過平臺上傳朗誦的音頻或視頻,系統會對學生的讀音進行打分和糾正,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提供了有效的輔助手段。
(二)課中:創設真實情境,促進學生有效互動
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模擬真實的場景進行演練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把所教語言與特定環境中的人物聯系起來,不是對學生提出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是強調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在各種因素的互動中主動探索和掌握知識。智慧課堂運用科技手段,為學生創設更為真實生動的場景,使學生獲得全新的互動體驗,使英語課堂更加情境化、生活化。
1.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英語課的成功離不開精彩的導入。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更加有效的課堂導入。生動新穎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點相關聯,奠定良好的課堂學習基調。課堂活動中,教師可通過圖片、微課、音頻、視頻、電影片段、VR技術等進行導入,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為學生營造逼真的場景。比如,在學習“Tell me when the pain started”一課時,教師首先播放喜劇影片《憨豆先生》中排隊看醫生的片段,幽默搞笑的影片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引入了預約看病的話題,還讓學生了解到中西方就醫文化差異。又如,在學習“So much to do before we travel”一課時,教師可借助VR技術讓學生漫游悉尼歌劇院。學生戴上VR眼鏡,身臨其境地體會到歌劇院的壯觀時,會自然地和同伴用英文交流所見所聞。在參觀結束后,讓學生分小組匯報他們旅行的見聞和感想,為理解文章作進一步鋪墊。VR實境教學將VR場景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讓教學不再單一乏味,學生能觀其影、聽其聲、臨其境。這樣的課堂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進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2.創設真實場景,高效溝通互動。英語學習如果缺少語言環境,就會顯得枯燥無味。要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愿意互動開口,就離不開信息化手段創設的真實情境。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培養他們的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
例如,在講授有關職業名稱的單詞時,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用游戲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師根據預習時學生職業理想的問卷結果,用繪圖軟件讓班級學生化身警察、護士、軍人等。然后通過大屏幕隨機播放學生照片,當播放到某個學生時,全班一起說出其職業理想。這一場景的創設,貼近學生實際,容易讓其產生情感共鳴,使得英語教學更加形象逼真。又如,在學習“Can I take your order?”一課時,讓學生分組進行餐廳點餐的角色扮演。根據生活場景將學生分為中餐組、西餐組、快餐組(KFC)、日料組。表演的時候,通過大屏幕呈現不同餐廳的場景及背景音樂,配以相關服裝、道具等,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快進入角色。學生通過這樣真實的場景,有效鞏固了所學知識,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激活了想象力,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職業素養的發展打好了基礎。
3.善用微課,突破重難點。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境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小課程。微課教學針對某一知識點,借助圖片、動畫、音樂等資源,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增強了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對于中職生來說,語法知識由于理論性強又比較嚴謹,是個學習難點。微課能將復雜的語法知識點提煉出來進行講解,降低學習難度。比如,在講解現在進行時這一語法點時,筆者借助微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筆者首先用動畫形式呈現了一家人熱熱鬧鬧過春節的場景。然后逐一介紹人物:“This is my brother, he is watching TV.”“They are my parents. They are cooking.” “This is me, I'm singing.”。選取日常生活的語句進行呈現,讓學生體會到語法在日常語境中的應用,幫助學生“看到”實質,再讓他們自己對語法現象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現在進行時的結構為“be+V-ing”。再結合社會熱點圖片,通過趣味性游戲“猜猜他/她在干什么”,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強化練習。微課是一種體現信息化特征的教學資源。微課設計靈活、生動形象,既有助于教師的教,也有助于學生的學,使學生在良好的互動交流中突破重難點,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三)課后:拓展鞏固成果,多元評價分享
中職英語教學中,課后輔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大部分中職生英語基礎較差,如果僅僅使用傳統的課后作業模式,部分學生只是應付了事,還有些學生可能連完成作業都存在困難。而智慧課堂的課后鞏固能夠讓師生、生生很好地進行互動、交流,實現對知識的深化理解與運用,提升教學成效。
1.智慧化課后輔導,鞏固學習成果。智慧化課后輔導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強化鞏固學習成果。教師可以通過百詞斬、流利說、趣配音等英語學習類軟件幫助學生解決記憶單詞的問題。上述軟件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詞匯和記憶單詞的方法,并通過不同形式的測試來強化鞏固。另外,這些學習平臺上有大量的英語練習題,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針對性地從習題庫選取資源,科學搭配作業類型,并提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線上答題。學生提交后,系統會自動審閱打分,錯題還會給出答案和解析。教師在后臺可以瀏覽全班學生的習題完成情況,系統還會生成錯題分析圖表,對出錯率高的題目,教師可進行強化講解與訓練。學生根據習題成績及教師批改結果進行課下反思,這一過程將英語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下。針對學業水平考試,這些學習平臺上還有大量的模擬試題,教師可以自由組合,也可以直接選取一套模擬試卷發送給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2.多元評價分享,優化學習效果。教學評價也是構建智慧課堂的重要一環。教師要創新以往單一的教學評價機制,進行多元評價,以合理的全方位評價促進學生進步成長。
一方面,評價主體和形式要多元化。除教師外,智慧平臺、家長、同學及學生本人都可以作為評價者。例如,學生運用趣配音軟件,結合單元對話內容,聯系生活進行創新,創編新的對話并錄制音頻上傳至趣配音平臺,并在班級微信群進行作業成果的展示和分享,學生可在微信群或者趣配音平臺交流互動,自評互評。教師可評選出優秀作品,全班展示借鑒學習。每單元學習結束后,結合單元任務,讓學生分組設計思維導圖,對單元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并把學生作品發送到家長群進行投票,評選出最佳設計獎、最佳創意獎和最佳表現獎等,加強家校聯動與展示交流,實現師生、生生、家校的多維互動交流,讓評價更加全面。
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教師借助學習平臺,收集學生線上學習信息,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實現線上線下學生學習狀況動態整合,給予學生全面綜合的評價。同時,借助信息技術建立教學評價數據庫,把學生日常的預習情況、口語操練、聽力測試、單詞小測、課堂互動、課外拓展活動等納入過程性評價體系,加強評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四、結語
智慧課堂的構建是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中職英語智慧課堂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課前知識儲備、課中能力提升、課后素質拓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成高效的師生、生生互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2]董昕.基于多模態教學理念的英語智慧課堂構建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3(7):134-139.
[3]易微.信息化環境下高職英語微課教學的應用研究[J].農家參謀,2019(22) :278.
[4]陳泓宇.論信息化視域下高職英語微課教學的應用[J].新一代(理論版),2019(12)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