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人們已經意識到英語教育的重要性,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比如“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主題有著眾多教學資源,可以應用于多個學科的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英語核心素養與“二十四節氣”主題之間的關聯,加強二者的融合滲透,以此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二十四節氣”主題課程;滲透措施
作者簡介:翁婷(1994-),女,福建寧化人, 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職教園分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學。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各學科的教學都在積極實施改革,其核心內容就是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并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對于英語教學來說,英語核心素養培養尤為重要,它也是學科育人的重要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提升相關學習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滲透“二十四節氣”主題,并制訂科學有效的教學措施,以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
一、“二十四節氣”的特征與文化內涵
“二十四節氣”不僅包含農業生產知識,同時也蘊含著自然哲學觀念,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流傳至今不僅影響農業生產,同時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二十四節氣”,學生可以了解季節的變化,比如立春、立夏、夏至、立秋以及立冬等,同時其反映了溫度變化,比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等,“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的重要體現,其將氣候變化與農業生產和民俗文化進行了完美融合。
“二十四節氣”的農耕文明的重要體現,與農業生產具有較強的關聯性,農民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通常會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不同的農業生產活動,比如春耕秋收、夏耘冬藏,一年的農業生產活動會按照節氣的變化開展,進而提升農業生產質量,保證農作物產量。此外,“二十四節氣”也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其可以應用于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理論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意識。
二、英語核心素養培養中滲透“二十四節氣”主題的重要意義
目前,大部分學生從小學階段開始學習英語,并持續到大學階段,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容易忽視母語文化。針對此情況,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比如“二十四節氣”,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學生自覺弘揚傳統文化,并將其積極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中。
(一)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
英語教學屬于語言教學,其與文化具有較強的關聯性,二者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步,缺一不可。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滲透“二十四節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同時也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有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那么會導致學生更熱愛西方文化、推崇西方思想,而忽視中華文化的弘揚和發展,學生并不了解我國本土文化,這與教育教學開展的宗旨相悖。針對此情況,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滲透“二十四節氣”,不僅可以有效開展教學,同時也可以帶領學生了解“二十四節氣”背后的真正意義,進而實現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
(二)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同時也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生命以及大自然的態度,其中不乏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出現“崇洋媚外”的思想,教師一定要將教學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合,比如“二十四節氣”,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積極有效地利用“二十四節氣”中的教學資源。這樣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智慧,在教學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現階段,廣大教師已經意識到傳統文化與學科教育融合的重要性,特別是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由于其與西方文化的關聯比較大,因此更要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可以滲透“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學生可以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熟練掌握英語語言技能,同時也可以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準確表達自身的觀點。教師要深挖“二十四節氣”中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了解其背景以及文化內涵,從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習西方文化的過程中,為中國傳統文化感到自豪。將英語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熱情。
三、英語核心素養在“二十四節氣”主題課程中滲透的措施
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利用包括“二十四節氣”在內的教學資源,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創新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考慮教學內容,同時也需要考慮學生實際發展情況,進而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內容的同時,認同中國傳統文化,并自主進行傳統文化的弘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因此教師一定要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有效滲透“二十四節氣”主題,進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一)選擇并創設主題語境
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英語教育與語文教育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較為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而且語言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前提和基礎,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利用英語知識內容表達自身的想法和觀念。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對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科學選擇語言情境,并創設主題語境。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語言能力、文化意識以及思維能力的提升進行有效整合,保證學生會“說英語”。教師創設的主題語境應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其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選擇“二十四節氣”作為主體課程,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二十四節氣”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性比較強,且蘊含大量的教學資源,可以與不同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二十四節氣”可以從根本上提升主題語境的真實性,將其與語言能力相結合,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開展學習,最終實現提升語言能力的目的。在創設主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為基礎設計情境,并保證主題語境的趣味性,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以便教師開展理論知識教學以及傳統文化的弘揚,實現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
(二)強化“二十四節氣”文化與英語課程的融合
強化“二十四節氣”文化與英語課程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內容,還可以幫助學生在掌握語言能力的同時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素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英語課程內容與“二十四節氣”進行有效融合,在正式講解理論知識內容之前,對“二十四節氣”文化進行介紹和講解,將其作為課堂導語,并引出后續相關知識內容,這樣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法,讓學生利用英語語言表達自身的看法。此種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同時也可以在無形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習慣、語言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為了更好地將“二十四節氣”與英語課程內容相結合,教師需要全面了解教材內容,并挖掘教材中有關西方文化的內容。教師就可以將“二十四節氣”文化與之進行對比,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利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可以自主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提升表達能力,同時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進而提升文化素養。
(三)設計主題課后活動
教學活動不僅僅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只是教學的一部分,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教師還需要開展科學有效的課后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一個輕松的氛圍和環境中進行理論知識學習。這種學習與傳統意義的學習有較強的差異性,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英語核心素養在“二十四節氣”主題課程中滲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二十四節氣”的基礎上設計豐富的課后活動,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課后活動要與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對理論知識內容進行復習。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原則,注重幫助學生了解“二十四節氣”文化。在開展主題課后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生活習慣。
(四)堅持“中體西用”的教學原則
現階段,英語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容易出現“崇洋媚外”的傾向,抵觸中國傳統文化。針對此情況,教師需要不斷對教育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滲透“二十四節氣”文化,設計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活動,在開展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堅持“中體西用”的教學原則。也就是說,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將“二十四節氣”作為核心背景,以此為基礎開展英語教學,將理論知識內容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運用英語對傳統文化進行表達。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分層教學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實現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內容以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滲透“二十四節氣”文化,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需要堅持“中體西用”的教學原則,強化“二十四節氣”文化與英語課程的融合,并創設主題語境、設計主題課后活動,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弘揚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雷智美,馮文敏,張悅.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美術鑒賞課教學策略研究:以“二十四節氣”主題為例[J].山西青年,2021(9):195-196.
[2]陳少芳.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二十四節氣”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20):21-23,26.
[3]蔣楓.基于云平臺的主題式閱讀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以“二十四節氣”主題閱讀課程為例[J].考試周刊,2021(21):33-34.
[4]孫睿.基于主題式學習的學科融合課程探究:以“二十四節氣之秋冬變奏曲”為例[J].江蘇教育,2021(4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