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多元發展成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更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文化意識是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融入文化教育,可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更好地實現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從轉變教學理念、加強日常交流等多方面,探究了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文化意識;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張艷(1989-),女,山東費縣人,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薛莊鎮中心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小學階段,學生開始系統學習英語,接觸西方文化。小學英語教師應將詞匯、句型等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學生能了解和接納不同的文化,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探尋學生文化意識培養路徑,為學生構建多元、豐富的英語課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有效發展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并增強其文化自信。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價值
(一)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提出明確要求。一方面,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逐漸深化對各國文化及文化多樣性的認知,進而培育其跨文化溝通與交際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與語言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使學生對各國文化的成就有所了解,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自豪感。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語言是文化的映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一些相同的詞匯有截然不同的含義。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將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放在重要位置,引入外來文化元素,如節日、習俗等,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還能使學生在實踐中感知語言的生動與實用性,并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這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幫助。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融入文化元素,有助于增進學生對各國、各民族文化特性及差異的認知,從而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可在無形中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其語言表達技巧。在中外文化對比學習中,學生通過批判性地判斷與理解文化現象,提升思維品質與學習效能,從而促進全面發展。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重視文化意識培養
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態度等直接影響教學品質。如果小學英語教師對文化知識的了解不夠深入,欠缺文化意識培養意識,則很難高效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難以達成教學目標。鑒于此,小學英語教師想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不僅要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更應提升對西方文化的研究力度,并能客觀地看待西方文化,從而為學生構建高效的文化意識培養課堂。
1.教師重視自我提升。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必須轉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創建多姿多彩的課堂。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加強自身學習,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如通過各類學習軟件、在線平臺等媒介,不斷汲取外來文化的養分,加深對外來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教師可借助視頻資源、專業書籍等多種途徑,全面系統地學習西方國家的社交禮儀、民俗習慣、歷史地理等多元文化內容。此外,教師還應深層次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對中外文化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與意識,使學生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習和借鑒西方文化時,教師應秉持辯證、客觀的態度,批判性地吸收其精華部分,堅決摒棄其中的糟粕,且要特別強調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從而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2.改變既往教學方式。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深刻理解語言與文化間的聯系,在強化學生語言技能的基礎上,將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視為教學的關鍵一環,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中語言與文化的統一。教師必須對現有的教學目標和方法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優化。在備課階段,教師應精心策劃,在詞匯、句式教學中,有效融入相關的西方文化知識,并積極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深化他們對中外文化的認知和體驗。
(二)通過日常交流,深入了解文化差異
語言既是日常溝通的工具,也是傳遞文化與信息的重要載體。受到地理位置、發展歷史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與內涵呈現著顯著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在各自的語言系統中有所體現。在平常的學習溝通中,這些獨特的語言習慣會在不經意間流露。英語是一門承載著豐富西方文化精髓的語言學科,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應為學生搭建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充分應用所學進行有效的語言表達。這樣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還能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親身體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領略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各自的獨有魅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1“Making friends”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可通過日常交流教學,有效引導學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立友誼的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在教學中,教師可先進行生動的課堂導入,展示不同國家孩子的交友方式和習慣,如呈現西方國家孩子的戶外運動交友方式。通過直觀的課堂導入,使學生感受文化的多樣性,并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的交友方式。在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進行語言知識面的教學,使學生對本單元的重要詞匯Hello、Name、Like與句型“How are you? I'm...”等有所了解。然后教師可創新課堂中學生的交流表達方式,讓學生進行角色演繹,設計情景模擬的活動,如以“國際朋友聚會”為主題,讓學生分別演繹各個國家的孩子,并用英語展開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使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同時考慮到文化差異,選擇合適的話題和表達方式。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語言,并增強他們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在演繹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與反思,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和學到的知識,討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友時可能遇到的挑戰和解決策略。這種方式既能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又能深化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從而逐步提升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深挖教材元素,強化文化意識培養
教材是教育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材這一寶貴的資源,深入挖掘其中的知識點,并為學生進行詳盡而深入的講解。但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知識點的傳授,更應注重文化的滲透和體驗。鑒于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詞匯、短語、句型等知識,還應引領學生對語篇內涵進行剖析,敏銳捕捉文化元素,并有意識地滲透文化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能切實體會不同文化的獨有魅力,進而提升文化素養。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2“Different families”的教學中,教師可從本單元的主題出發,在向學生傳授基礎的語言知識后,可深挖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進行有效的文化意識培養工作。教師可引入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激發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興趣。教師可借助圖片或視頻,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員的角色、家庭活動等,以此使學生了解到其他家庭形態,并感受文化多樣性。接著,教師可依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向其提出一些問題,如“Which family structur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hy?”“What are the traditions of your family?”,鼓勵學生思考自己的文化身份,并懂得尊重文化差異。之后,教師可拓展教學的維度,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探究的機會,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了解本地的傳統習俗,并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分享,或者講講相關的文化故事,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強化學生的文化認知。這種深挖教材內容,在講述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方式,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全面發展。
(四)創設教學情境,優化學生文化體驗
創設語言情境是深化文化意識培養、促進學生跨文化理解與交流的關鍵途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通過精心設計的情境,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親身體驗中外文化的差異,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跨文化意識,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立足教材與學生的認知,為他們打造鮮活靈動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中領略西方文化的特色與風土人情,以此強化教學質量。
例如,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The colourful world”圍繞各種顏色及相關的事物展開,旨在讓學生能對周邊事物的顏色進行簡單的描述。本單元教學中,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與顏色相關的詞匯,如red、green、yellow,以及句型“What color is it? It's...”等,還要對學生的文化意識進行培養。教師可為學生創設生動情境,引領學生探索和欣賞不同文化的獨特性,從而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教師可引入不同國家的文化元素,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色彩文化。如在中國,紅色代表喜慶和吉祥,而在某些西方國家,紅色可能與危險或禁止有關。通過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色彩的含義和使用場合,促使學生既能學到知識,還能深化其對文化差異的理解。接著,教師還可借助先進技術設備,呈現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節日和慶典,如萬圣節、圣誕節等,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更直觀地感受世界的多樣性,體會不同文化的魅力。之后,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自己對“多彩世界”的理解,運用所學進行簡單的語言表達,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這種創設情境實施教學的方式,不僅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逐步強化其語言能力,促使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思考學習,以此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敏銳的教育觀察能力,為學生構建更加多元的課堂,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探尋實踐教學的路徑,通過提升自身能力、轉變教學觀念、發揮日常交流的作用、深挖教學素材,以及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提升文化意識培養效果,在強化學生語言知識技能的同時,使學生具備更加寬廣的國際視野。
參考文獻:
[1]李愛霞.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J].中國教育學刊,2024(4):104.
[2]何樂.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4(2):140-142.
[3]馬俊山.指向文化意識發展的小學英語與語文融合路徑[J].嘉應文學,2023(18):129-131.
[4]丁小風,竇寧.小學英語課堂中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J].英語廣場,2022(31):121-124.
[5]葉向榮.文化意識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的滲透策略[J].亞太教育,2022(12):34-36.
[6]朱增娟.談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4):258-259.
[7]劉穩亮.強化語言文化意識發展英語核心素養探研[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8):101-102.
[8]邵文文.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英語廣場,2020(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