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生態課堂是一種把學生、教師、環境和學習評價看成一個教學的生態系統,并以此來建立一種和諧的、自主的、多元評價的、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形式,是一種符合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學習習性的課堂形態。
關鍵詞:生態課堂;和諧;自主;評價;構建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許多新的理念、新的名詞不斷涌現在我們眼前。生態課堂就是當下課堂教學積極追求的。然而什么樣的課堂才是數學生態課堂?怎樣做才能達到數學生態課堂?筆者認為,數學生態課堂就是生命課堂和智慧課堂的有機統一,是一種把學生、教師、環境和學習評價看成一個教學的生態系統,并以此來建立一種和諧的、自主的、多元評價的課堂形式。
一、創設“和諧環境”的數學生態課堂
1.課堂環境的和諧自然
從生態學的視角審視,生態課堂倡導“魚水般”和諧自然的師生關系,兩者關系是平等的、互動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倡:“課堂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里的“平等對話”,它是以人為本思想在教學中的生動體現,它的意義不僅在于建構了一種民主、合作、互動、創造的新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形成嶄新的師生關系,學生自身的價值也能得到肯定。
案例回放:
教學“24時計時法”
師:猜一猜這是每天都要播放的哪一個節目?(播放“新聞聯播”的片頭音樂)
師:誰知道這個節目每天什么時候播出呢?
生1:是7點。
生2:是晚上7點。
師:那么電視上究竟是怎樣標出的呢?(接著播放“新聞聯播”的片頭)
生3:是19:00。
生4:這是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
師:誰能將你喜歡看的少兒節目的播放時間用24時計時法表示出來?(學生都很興奮,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出了很多少兒節目,并說出了節目播放的時間,教師也因此板書了許多少兒節目的播出時間。)
要構建生態課堂,就必須真正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多向的真正對話,唯有如此,課堂生態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之間才能形成一種暢通、有效的信息交換,系統才會保持一種適度的張力,和諧發展才會成為可能。
2.心理環境的自由開放
師生自由開放的心態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啟學生智慧,從而讓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機制得以形成,從而顯示出課堂的生機與活力。因此,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定位,擺正位置,給學生創造寬松的心理環境、自由開放的思想空間,讓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帶有強烈的興趣和自我選擇性,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
案例回放:
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
師:(多媒體出示例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圖形,想一想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大家可以將你的想法在作業本上畫一畫,比一比,有想法的同學可以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在作業紙上嘗試,教師巡視。
師: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嗎?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在投影上展示)
生1:我是用眼睛觀察的,發現它們的面積不相等。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不同,我認為它們的面積是相等的。可以把第一個圖形上面的半圓向下平移5格,這樣就拼成了一個長方形,長方形面積與原來圖形面積相等。(邊說邊移動)
生3:老師還可以把第二個圖形兩個半圓分別旋轉180°,這樣也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拼得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圖形面積也相等。(邊說邊移動)
教師小結。
在這種自由開放的心態下,生態化的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溫床。
二、倡導“自主感悟”的數學生態課堂
1.捕捉生成資源,促進自主發展
注重課堂的動態生成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教育專家葉瀾教授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作‘對象‘主體,還要看作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資源,正確引導和鼓勵,激發數學課堂的生命活力。
案例回放:
教學“角的度量”
師:請同學們測量出這圖形中的每個角。
生1:老師,我的量角器折斷了,只能量出其中的銳角,怎么辦?
師:能不能想辦法用剩下的部分進行測量呢?(其他同學也幫幫忙)
(同學們頓時都陷入思考中)
生2:我認為可以先用三角板在角內畫出一個直角,然后量剩下的角的度數,再用90度加上剩下角的度數,就是原來鈍角的度數。
生3:還可以將這個鈍角先補成平角,再量出補上的角,最后用180度減去補上的度數即可。
師:(及時鼓勵)這兩種方法真不錯。
生1的疏忽,教師的智慧引導,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原本僅會用量角器去直接量角,提升到借助其他工具,或用角的性質計算來測量角。如果教師不假思索讓生1借一個量角器來測量,學生就失去了一次自主發展的機會。這樣課堂如長期堅持著,定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2.注重動手實踐,鼓勵自主探究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指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這讓我們明白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提高應從動手開始。在此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等去體驗數學和應用數學。
案例回放:
教學“認識角”
師:剛剛我們已經認識了角,那你想不想當小小設計師自己做一個角呢?(生自主操作:小棒擺的,直尺畫的,紙折的,釘子板圍的,硬紙訂的……)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觀察用硬紙做的活動角,再組織學生做一個活動的角。(小組操作并交流)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個活動角,說一說它在怎樣變化?(教師邊轉,學生邊觀察)
師:你能像老師一樣旋轉自己手中的活動角,使角變大或變小嗎?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師: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大小和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通過擺一擺、折一折、畫一畫等實踐活動,在操作、探索、交流、討論的活動中,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提高了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究的本領。
三、呼喚“綠色評價”的數學生態課堂
1.自我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是學生主體對自己表現的認知與批判。教師在課堂評價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自己的發言或見解等各方面進行自我評價,以幫助學生看到自己的足跡,不僅能從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還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形成對自己的鞭策。
2.生生評價
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教師的評價往往比較片面。而學生之間的評價則比較多面化。教師在活動中只需指導學生客觀、公正地相互評價。這種互評的方式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優點,改正不足,以及誠懇友善地對待學習伙伴的道德品質。
3.師生評價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向活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師生互評時,教師不僅要關注活動的結果,更要關注活動的過程、關注學生內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為此,教師應意識到學生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構建數學生態課堂其更深的意義恰恰在于生態的課堂,在自主探究、互動評價中擦出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充分的激發,這自然生成的過程,一定會使這個“生態子系統”更加“生態”、更加“平衡”,最終達到和諧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竇福良.生態化課堂中的教師角色.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4).
[2]金春平.走向數學生態課堂[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0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