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紅



都說見作品如見人,那我們先來欣賞一些廣受歡迎的作品吧!
猜!這些作品的主人是個什么樣的孩子?什么,心靈手巧的女孩?大錯特錯。讓我們來見見廬山真面目吧!
這位文質彬彬的男孩叫孫仲儉,是鎮江市索普實驗學校四(1)班的學生。他小名叫“巴特爾”,蒙古語中意為“英雄”,父母希望他成為生活中真正的“英雄”。可是,這位巴特爾不愛舞刀弄槍,卻癡迷于一種捏捏揉揉的細致活兒——面塑。
走近正在面塑的巴特爾,他絲毫沒有察覺到我的到來。只見他噘著嘴,低著頭,凝神創作。讓人驚嘆的是,一塊普通的面在他手中幾經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手中的小老鼠便有了可愛的樣子、精致的服飾。頃刻之間,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便脫手而成。而他呢,像個極其專業的藝術家,先探著頭,靠近瞧瞧,再瞇著眼睛,退后兩步打量著,接著用手再稍作修補。不一會兒,臉上露出滿意的純真的笑容。
當我對他的作品贊不絕口時,他害羞地笑了。隨后他又取出幾幅作品,從這些作品中我看出了這個巧手男孩的與眾不同。
細心的你,也一定發現了,這幾幅作品中增添了新的元素——紙。問其原因,巴特爾說,這是他的創新作品,添加紙的面塑作品,既增加了立體感,又像平面作品一樣易于欣賞,便于懸掛張貼。
我為這個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孩子叫好!細細品來,色彩更為大膽,形態更有張力,有了面粉的厚實感,又融合了紙質的輕盈美,讓作品妙趣橫生。
我問巴特爾:“學習面塑,對你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幫助嗎?”這個可愛的孩子脫口而出:“有!家里的餃皮兒全是我手搟的。”我一聽,樂了。細問才知道,因為學習面塑,他對面粉有一種特別的喜愛。即便是家中搟餃皮,他也爭著干。他搟得又快又好,餃皮中間厚四周薄,家中無人能敵。
巴特爾還給我講了一個他鬧出的笑話。有一次用彩面捏餃子,捏皮、制餡、包合,他完全沉醉其中,忘記了自己是在創作。當他把彩餡包進晶瑩剔透的“餃皮”后,就直接送進了嘴里。嚼了好幾下,才感覺出味道不對,連忙吐出來,心疼地看著被自己咬壞的作品。
看著眼前這個可愛的男孩,我真為他的聰慧和巧思所折服。祝愿這個心靈手巧的“英雄”捏出自己的美好夢想,塑出自己快樂的明天!
(責任編輯:徐 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