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紅
摘 要: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歷史知識的講解,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系統學習能力、知識聯系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解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學生能力
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初中歷史學科中的必要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培養學生的系統學習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很多內容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故事性,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對很多歷史事件產生初步的了解。在進行教材編排時,忽略了歷史事件的規律性,導致知識點過于零散。所以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系統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歷史知識框架,將知識通過框架進行展現,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很多歷史事件的發生是有一定的原因和結果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同一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列出來,通過對其原因、結果的對比分析,總結這些歷史事件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件的掌握更加清晰、牢固。另外,教師也可以將一些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通過圖形的形式,直觀、系統地展現出來,將所講過的知識點融匯在這一系統中,加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二、培養學生的知識聯系能力
歷史的發展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其時間、人物以及事件相互之間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包括一些外國的歷史。所以在進行中國歷史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相關外國的歷史事件,以聯系和發展的眼光對歷史進行全面、客觀的看待,讓學生形成整體的歷史意識。對于歷史教學來說,將中外歷史進行分開講解,導致學生對待歷史問題的片面性,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在進行第二次科技革命與中國之間的關系這一問題的講解時,就是將中外兩方面的歷史相結合進行解析。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爭議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樣通過思考和討論,能夠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更加深刻,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的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編輯 謝尾合